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現狀及對策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對策措施。

促進農村就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於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拓寬城鄉市場,最佳化國民經濟整體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速度,加大城鄉就業的力度,才能有效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

——制定實施有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發展戰略。在要素市場發育不成熟和城鄉統籌就業存在著制約障礙的情況下,政府“這隻有形的手”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切實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作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一方面根據城市化的要求,確定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和規模,制定相應的規劃和措施,並建立目標責任制和部門分工合作機制。制定巨觀經濟政策時,充分考慮開發利用農業勞動力資源,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利用勞動力較多的技術作為產業主體,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將其作為基礎性約束條件。另一方面加大農村的財政投資,在農村安排資金和項目時應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就業,應積極投資農村道路、電網、水利工程建設等以使用農村勞動力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工程。以農村經濟的發展拉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

——發揮農業作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蓄水池的作用。利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契機,大力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加快發展林業、水產養殖業、畜牧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要發展多渠道貿易,增加勞動與技術密集的農產品出口。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業內部充分就業。要通過科技、資金、市場等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加快農業的深度廣度開發,特別是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涉及生態環境建設的非耕地資源開發,注意挖掘其中的就業潛力。改善農村的消費環境,推進貿工農一體化,增加就業崗位,增加農民的收入。

——要圍繞“大長春”城市群的目標,有計畫地把我市城郊的鄉鎮擴為城區,促進周邊城鄉向衛星城

鎮發展,以大思路的理念謀劃城鎮建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要根據不同地區自然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確定城市化發展目標,把榆樹、農安、九台、德惠、雙陽規劃建設成經濟發達、功能完善、規模適度、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並逐步將城市化作為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使之儘快成為農村二三產業的集中地,剩餘勞動力轉移地,通過加快城鎮化進程,為進城農民實現從非永久性的“城市漂流”,向永久性遷移(到城鎮定居)轉變開闢大容量的就業載體,帶動就業的增長。

——推動鄉鎮企業實現體制轉換和結構調整,擴大鄉鎮企業的就業容量。通過理順產權關係,建立鄉鎮企業持續發展的機制,通過租賃、承包、兼併、聯營等形式,實現鄉鎮企業資源最佳化配置。要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鄉鎮企業結構調整、進一步發展的重點來抓,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和開發。提高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要把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鄉鎮企業布局適當集中,連片開發,以鄉鎮企業的合理聚集帶動小城鎮的發展與建設,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