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現狀及對策

——建立統一開放、高效有序、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常打破對勞動力市場的壟斷和地區保護,堅持城鄉統籌就業。採取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方法,結合戶籍制度改革,取消城鄉界限,逐步開通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形成統一的市場規則,依靠競爭性的市場傳遞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和產業之間的供求狀況和信號,引導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有序流動,獲得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城鄉公共職業中介機構的作用,鼓勵發展合法的民辦職業中介。到xx年基本建立面對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市場信息網路,達到城鄉信息共享,資源共用,使就業服務覆蓋至整個城市、鄉村。

——逐步建立勞動力一體化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全面形成市場導向、城鄉一體、公平競爭的就業機制。制定完善城鄉勞動力開發就業的規劃,在勞動力市場中基本消除城鄉、身份等各種歧視性行為以及對進城農民從事職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實行城鄉勞動者人人擁有根據自身能力和意願選擇就業的平等權利,可以在城鄉、地區和各類用人單位間實現合理流動,就業場所有比較可靠的安全衛生保障,能夠體面地工作。同時逐步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向城鄉調查失業率統計監控方式的轉變,將農村勞動力統一納入就業統計範圍,進行統一管理。

——實行農村剩餘勞動力勞務輸出產業化。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規模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的勞務輸出模式。積極發展一批具有地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勞務輸出組織和勞務基地,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和職業培訓機構聯合運作,各級各類勞務輸出組織縱向、橫向聯營,擴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輸出規模,提高輸出質量。境內農村勞動力派遣向江浙、廣東、西北一帶推進;境外向新加坡等東南亞周邊國家輻射,提高長春市勞務輸出在全國(仍至世界)市場的占有率。繼續拓展北京“長春保全”的服務領域;提升廣州“長春建安”企業的影響力;鞏固日本、韓國果品包裝、使館勞務業務等,打造好長春的品牌,擴大長春勞務輸出的知名度。

——建立外出務工和返鄉創業雙向流動機制。鼓勵、引導和扶持外出務工農村勞動者返鄉創業,用“勞務經濟”反哺農村經濟發展,利用他們在外形成的新觀念、掌握的技術技能、管理經驗和積累的資本的優勢,發揮能人效應,創辦實業,吸納剩餘勞動力,拉動就業增長。同時,通過開發勞動力市場信息、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稅費減免、資金信貸、場地安排等措施,為外出務工農村勞動者提供就業和創業服務,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為返鄉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人口管理、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條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擴大農村的經濟發展。

——建立靈活有效、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網路,增強勞動者就業、再就業和自主創業的實際能力。引導、規範和推動農村職業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是抓好“五支隊伍”和“兩項工程”,即農民技術員隊伍、鄉村幹部隊伍、農村信息員隊伍、農村經紀人隊伍、農村待轉移勞動力隊伍和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培養造就一批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農業管理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民企業家和高素質農民共同組成的骨幹力量,為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及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實現農村內部的充分就業。同時,逐步實施農村勞動預備制培訓,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職業培訓和流動就業職業培訓。探索建立農村職業技能鑑定和相關職業資格的基本制度,實現我市農村剩餘勞動力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智慧型型的轉變,提升農村勞動者市場就業的競爭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