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瀘西縣青禾村特色產業培植調研報告

在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舊城鎮青禾村經濟社會發展,按照鎮新農隊辦的要求,我先後深入各村小組,圍繞特色產業培植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青禾村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

舊城鎮青禾村(含青禾、大矣白、大白樂、小白樂四個村小組)地處舊城鎮腹地,有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海拔1815-1861米,年平均氣溫14℃,東鄰金馬鎮新安村委會,西接秧田壩村委會小矣白,南聯舊城村委會,北接松鶴、三河兩委村委,三(河)舞(街)公路和石瀘二級公路貫穿全境。XX年,全村有農戶1957,耕地面積5691畝,其中,水田2284畝、旱地3407畝;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171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427畝,糧食總產量3314噸;主要畜禽存欄2411頭、牛1669頭、羊2572隻、家禽191342隻,農村經濟總收入4639萬元。農業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中仍占十分重要的位置。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利用傳統種養習慣,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農民收入增長,是青禾村農業發展的根本取向。

一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調整農業結構的主攻方向。調整農業結構,是建設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之一。青禾村利用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打造農業特色產品,培植農業特色產業帶和產業群,以實現農業資源的多渠道、多層次的開發利用,滿足多樣化、優質化、商品化的市場需求,有利於開闢新的市場空間,促進青禾村農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

二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XX年,青禾村有農業人口7399人,占鎮總農業人口數的14.7%,人均純收入4407元,低於全鎮6055元的平均水平,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較大。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設一批規模化農業產品基地,帶動加加工、儲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有利於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助於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轉移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收入增收。

三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可以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青禾自然鼻尖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具有顯著效益的特色農產品,又要調動農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青禾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財政支持,青禾村結合當地的資源特點、土質特性、氣候特徵,本著“產量高、品質優、特色強”的產業定位原則,採取“突破重點、帶動農戶、輻射周邊”的發展思路,加快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步伐。

一是花卉產業初具規模。青禾村的青禾村小組不同程度地發展戶玫瑰鮮切花種植戶,種植面積多的達畝,少的也有畝,產品暢銷昆明呈貢斗南。

二是畜禽產業初見成效。依託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特色農產品基地,目前已有佳旺辰養殖場為代表的大型養殖場4家,發展以肉牛、肉羊和蛋雞養殖為主的畜禽產業。

三是經果產業起步良好。利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青禾村大力髮菜了水果等經濟林木,高原梨、紅梨、楊梅、葡萄。

四是蔬菜產業發展迅速。青禾村充分發揮石瀘二級公路、三(河)舞(街)公路的交通優勢和自然氣候條件,以土地流轉方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創下了較好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全村的糧油產業、勞務產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青禾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特色產業既是朝陽產業,也是弱質產業,對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和現代農業園區的標準,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

一是特色產業化水平不高,結構單一,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缺少品牌, “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

二是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農民的科技、創新意識還很不夠,增收致富的手段不多,增收的路徑還比較窄。

三是農產品市場機制不健全,企業和農戶缺乏對市場信息進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成產存在盲目性,個別市場存在管理滯後,給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四是畜禽業發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視產業發展,畜產品深加工發展較為滯後,商品效益不高,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

四、深化特色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和對策建議

一是建議再進一步做好青禾村特色農產業開發的規劃,突出優質區劃,做到發展有目標、開發有針對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規劃中建議青禾村的畜禽產業、優質水果、花卉產業列入全鎮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

二是建議下達經費或相應扶持時充分考慮政策性、項目性和應急性的綜合作用。

三是加強農產品市場機制建設,努力為企業和農戶創建方便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設安全暢通、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網路體系。

四是加快農技體系建設步伐,使農技人員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中大顯才能,為農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是出台政策要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兼顧邊遠貧困地區和立體性強的山區,以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規模經濟,同時,制定政策要細,使乾實事的單位和人員用得上資金,幹得了實事。在特產品種、技術研究、基地建設、企業創建、農業經濟組織發展、品牌創新、產地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六是繼續扶持壯大一批農特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加強農特產業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一步加大對農特產業的投入。

七是在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動物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加快畜牧產業的發展,增加畜牧業對農特產業的貢獻率。

相關文章:
邗江區軟體信息和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產業園區建設調研報告
2018肉雞產業鏈調研報告
水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情況的調查
我國旅遊產業導遊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2018連雲港市首個體育產業調研報告
茶葉基地產業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典型調研報告
生物資源產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