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我的生活--教師工作體會

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是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努力使每一位孩子成為社會中健康的人,引領他們回歸學科本位,為他們開啟一扇探索世界之窗。(喚起他們的敏感神經,激發他們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使他們具備相關學科知識的合理使用能力、或相關學科的終身探研能力和正確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持久而不間斷的關注和奉獻。

生活案例一:(案例中人物身份說明:我和妻子在這裡是家長和閨女的學習夥伴,我女兒是一年級國小生,還有我的老媽媽----農家婦女)

女兒在做《數學學習目標和練習》時,有這么一道題:抓一把蠶豆數一數,有(  )顆;抓一把黃豆數一數,有(  )顆;抓一把花生米數一數,有(  )顆;抓一把水果糖數一數,有(  )塊。

女兒當時問我:“老爸,這道題怎做呀?”我只回答:“實際抓一抓,數一數,不就會填了!”女兒又問:“從哪兒去找蠶豆呢?” “你奶奶不是剛從老家帶回一些,你忘了嗎?”我嗤嗤一笑繼續提示道:“從儲物走廊去找。”她找到後,抓了一把,一數,整整35顆,這個數字離我剛開始預測的16顆多,差一倍還多。我沉默了。

後來女兒又從儲物走廊里找到了黃豆,大大抓一把,一數,顆數多得連我和妻子都瞠目結舌,整整108顆。反覆三次,每次總在100顆左右。

又在我的提示下,從冰櫃里找到了我前天買得小顆生花生米,一把抓了44顆。天吶!不敢想像。

水果糖家裡沒有,怎辦?女兒撅起了小嘴巴,用手指指窗戶,我會意地掏出五元錢說:“自己上小賣部去買。”她的膽小立馬浮現,小手舉過頭頂扮恐怖樣,故意拉長聲調帶著哭腔說:“我—怕—黑。” 這時她奶奶從廚房出來說:“快估個數算了,要開飯了。”我妻子不好表態。受到前面的震撼,我說:“拿捏不準,不能瞎估,走,我陪你去,閨女。”其實當時我心想數學嚴謹,就是要培養孩子們求真的精神。為她們儘量搭建一處探索真實世界的舞台。我們到達小賣部後,說明來意,先抓後買。一把抓下去,12塊玉米味糖塊。

最後,女兒買了十塊水果糖,平分給我五塊,以示犒勞,我照單收下。一路上,女兒給分析了那個抓得最多,那個抓得最少,哪個物體個大,那個物體個小。一元錢能買幾塊水果糖,一塊水果糖多少錢。十塊糖平均分給兩個人怎樣分,等等。(當然離不開我的引導)聽她興奮不已的言詞,何不快哉?

案例詮釋:我作為家長,既是孩子學習的幫助者,又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者。從目前孩子們的作業量來考察,其家庭作業占不小的部分。所以,家長作為評價主體是不可或缺的。

結論:數學活動實踐是評價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多種功能,有效地實現學科本位的導向性、自我學習的過程性、本身興趣的激勵性等。評價主體也能很好的實現多元化,有單一的教師,轉變為教師、同伴、家長,使評價結果更具參考價值。

它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需要教師變革考查和評定內容,如可以用作業情況+活動實踐+考試平均成績=期末成績總評價的方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