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精彩摘錄

可能是金黃的麥浪,可能是含苞的玫瑰……每一筆發掘出來的財富都會呈現不一樣的美麗。那么,以極大的內心與智慧,以長

遠的目光與實在的勞動,以浸透了人道主義汁液的、博大的心腸,去發掘這筆財富,這就是教育的本分,也是教師的責任。

31. 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喘息。

32. 我非常懷疑有些課堂時間利用得如此精確、充分的教師,他的心中會否真正裝著學生;我也懷疑那些始終快節奏、看似教

學效率極高的課堂,學生能夠真正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

33. 在課堂的四十分鐘內,人的智力活動要有張有弛,而非一直繃得緊緊的。教師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要有一定的彈性,有時

要放慢速度等一等,有時則要適當加快節奏,反之,假如課堂中的美一分、每一秒都完全把學生框在教師預設的思路內,不給

學生任何喘息的機會,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這樣的課堂難道真的對學生有益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34. 在課內不放過一分鐘、一剎那,一直要學生積極進行腦力勞動——在教育人這樣細緻的工作中,還有什麼能比這么乾更為

愚蠢的呢。

35. 教師在課堂上過多關注自己的教案,而不是學生,就會很少會想到自己的設計在學生那裡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理解,這也就

是一些教師上課時間極為“精確”,課堂節奏始終處於高速運行、高度緊張狀態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是不顧學情、無視學生

36. “要讓孩子想一想”,不僅僅是一個有關教學設計的、外顯的要求,更是學生學習規律、思維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

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能力與智慧的真實反映。

37. 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片刻的喘息,不要拿“有效”、“智慧”這些美好的辭彙來掩飾。

38. 真正優秀的教師能夠吸引學生的是內容而不是聲調,是靠教師自身內在的學養照亮尋求知識的道路,通過知識內容本身引

發學生的驚奇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9. 有些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公開課的意義,盲目追求所謂的“劇場效應”,希望看到激動人心的“課堂效果”,感受到繽紛活

躍的“課堂氣氛”。

40. 長期以來,我們總喜歡熱鬧喧譁的課堂,喜歡多姿多彩的課堂,見不得課堂教學中學生思考、沉默的狀態,這就是造成目

前課堂上浮風勁吹的原因之一。

41. 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不需要花哨,我們要能理解並認同課堂教學中學生沉默思索的狀態,給他們沉默思考的時間。這片刻

的沉默與思考,往往比整節課的熱熱鬧鬧更可貴——因為我們都渴望做一隻點燃學生內心的火把。

42. 即使教師把一隻活貓帶到教師里來,學生也並不能因此對貓的知識增加多少,這隻活貓在課堂上反而成了一個最大的干擾

因素。

43. 教學的意識在於變化。

44. 教學方法是從這節課本身的邏輯和學生的思維規律出發,而不是從預先的教學設計出發。

45.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預先規定好課上的一切細節,而在於巧妙地,對學生來說是不知不覺地根據情況作出變化。

46. 真正優秀的教師,上課時他的腦海中不應只想到教材,不應只想到他的教學設計,而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通過細

致的觀察對學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作出準確的判斷,並及時對教學內容、進度與教學方案作出相應的調整。

47. 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進行的一番平等的對話。

48. 教師不應該只是傳遞信息,更不是直接傳遞信息,教師更應該關注、協調課堂上的各種因素,對計畫作出適當的改動。

49. 一節課的成功,它的誕生只能是在課堂上,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之中,在不確定的變化與調整之中。

50. 教師不寫何以教學生。一個不會寫文章的教師,他必然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學生寫出好的文章。

51.每個教師首先是個語文教師。

52. 每個教師不管他教哪門課,都應當是一個語文教師。

53. 凡是語言表達流暢、擅長寫作的人,不論他從事什麼職業,他的工作能力基本上都值得信賴。

54. 每一個教師,不論他教哪一門學科,都應該高度重視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面前展現出高度的精神

修養,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進而贏得學生對自己所教這門學科的熱愛。

55. 一個在教師的指導下願意優美地講述周圍美好事務的人,一個把推敲字眼的要求視同觀察美好事務的要求的人,一個在普

希金、海涅的詩歌薰陶下成長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粗暴無禮和恬不知恥的人的。

56. 教育就是不斷更新。

57. 教育在廣義上說,就是精神上的不斷豐富、不斷更新的過程,無論對受教育者還是教育者來講,都是這樣。

58.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進修提高首先意味著他對某一真理的看法今天已勝於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