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精彩摘錄

來。這是教育中最可怕的隱患之一。

241. 當孩子把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一切,把自己的心靈體驗到的一切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時,他的道德感就逐步形成了。

242. 希望孩子們能從沉重的作業中抬起頭來,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圍正在發生的一切。孩子們不應該只是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就

夠了,他們更應該學會用自己的心去關注、體驗這個世界上存在的苦難,並且為世界依然存在苦難而痛苦。

243. 當下的中國教師中,有多少人能夠把孩子們的視線暫時從課本中引開,讓孩子從書山題海中逃離出來,提醒他們睜眼看

一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這很重要,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與你有關。

244. 做一個道德上進攻的人。

245.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能讓孩子看到犯罪行為或是不道德的行為只是去評論一番,更不能妥協或者視而不見,而必須勇

敢地站出來進行旗幟鮮明的鬥爭。

246.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也必然會有一些東西將永遠被人唾棄。

247. 教育,就是要讓人走向光明,而不是墮入混沌;教育,就是要讓人向上行走,而不是朝下淪陷。當我們真正明白了這個

道理,我們就會贊成,並想方設法把學生教育成一個在道德上進攻的人。

248. 沉默的服從是一種悲哀。

249. 教師要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執拗並非那么容易。

250. 當孩子還有跟您辯解的欲望時,這恰恰說明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向善的,這並不表明他真的認為自己做得對。

251. 當我們面對一幕幕“頂撞”的場景,教師為什麼不能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呢?當孩子面對教師的批評不是選擇接受,

而是選擇“頂撞”時,教師為什麼不能查找一下背後的原因呢?

252. 恰恰是另一種情況讓人真正擔憂,那就是當你批評他時,他選擇無情的沉默;當你要求他時,他選擇無條件服從。

253. 選擇無條件服從的孩子,在他的沉默、服從的外表下,在他內心深處,思想的激流已經變成一潭死水,他會漸漸地失去

思考與分辨的能力,最終他變成了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聽任命運的洪流把他沖刷到任何地方。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結果。在這

些孩子中,當生活的磨難漸漸鬱結在心頭,一旦遇到合適的導線,他就會發生猛烈的爆炸,做出可怕的事情,不僅危害自己,

也危害別人。

254. 蘇霍姆林斯基把培養學生對批評所表現出的明晰態度視為一種高超的教育技巧,他堅決反對要求孩子唯唯諾諾、盲目服

從,並把這視為一種教育上最大的危險。

255. 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保護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不應當使他感到自己是聽任命運擺布的一粒無能為力的塵埃。性格

執拗和不肯聽話,要比唯唯諾諾、盲目服從好一千倍。

256. 讓我們牢牢記住:學生是活生生、有感情、有尊嚴的人。對教師來說,學生那種沉默服從不是一種快慰,而是一種悲哀

257. 教育應該培養一種沒有旁人在場的個人誠實,而“沒有旁人在場的個人誠實”實際上面對的就是自己的良心。

258. 人在任何時候都要面對自己的良心,對著自己的良心做出解釋。而對著自己的良心作出解釋要比當著別人的面去解釋困

難得多。

259. 每個人都不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每個島嶼都是大陸的一部分,不必打聽喪鐘為誰而鳴——無論誰死去,鐘聲為你而鳴。

260. 生命消失後將永不再來,因此,生命與死亡一樣值得我們心存感激。

261. 人的誕生是世界上最大的歡樂,而人的死亡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正因為人終有一天不得不離去,所以才更加真愛生命

,並力求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262. 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與愛戴,就必須去追求能在地球上留下鮮明的痕跡。

263. 一個教育者,懷著無限慈愛、悲憫的心腸,教導孩子在有限的生命內,要向上、向善,要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在這個世

界上留下屬於自我的痕跡。

264. 歸根到底,生命的最大幸福和意義就在於使自己永遠留在人間,這當然不是指生命肉體本身,而是人的精神價值。

265. 我們尊敬的並不是白髮本身,而是白髮本身以外的東西,所以老年人應該受到普遍的尊重和敬慕。

266.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老人的尊重不是因為他們已經年邁,而是因為老人身上特有的那些東西,即只有老人才可能具有

的生活體驗與閱歷,在精神上匯聚的財富,更有難得的人生智慧。

267. 那位老人慈愛的目光寧靜地看著我,一種陽光一樣溫暖、明澈的感覺流過我的全身。我一下子愛上了她。

268.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