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精彩摘錄

真正理解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於價值。

120. 對於一直禁錮在有害的工作或事務之中的身心來說,大自然倒是一貼良藥,能使身心恢復常態。

121. 當下教育的大環境更多地趨於急功近利,學校與師生承受的應試壓力越來越沉重,但是,這不能成為教育淪陷的藉口—

—美好的、符合人性的教育畢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是一種信仰,一種激勵我們的力量。

122. 勞動是一種精神的培育。

123. 沒有勞動的親身體驗不但會助長不勞而獲的思想,更會使人淡漠、輕待別人的勞動成果、不尊重勞動就是不尊重人,而

崇拜、嚮往不勞而獲則往往成為一個人墜入深淵的罪惡根源。

124. 勞動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更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教育過程。

125. 一個人在童年、少年時代對勞動的體驗是極其寶貴的,那種對勞動的鄙薄與忽視將在其成年後成為冷漠、懶惰、不思進

取甚至走上歧路的根源。

126. 勞動關乎心靈,勞動培育了人的閃光、堅韌與勇敢的心靈。

127. 教育孩子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從自我服務做起,從尊重身邊的勞動者做起;懂得只有勞動才能創造歡樂與幸福,包

括在勞動中培育其對親人的責任與忠誠。

128. 勞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更是一種精神的培育。

129. 死記硬背所造成的聯想思維的衰退是造成孩子智力低下、學習產生障礙的主要原因。由於我們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智力

發展規律的無知,許多孩子就這樣被教傻了,教笨了。

130. 有些東西之所以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抑或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忘記,都是因為它承載了我們的情感。

131. 記憶也需要感情色彩。

132. 每一個孩子都是詩人。當我們調動了孩子內心深處最高尚、美好的情感,讓他們置身於這詩一般的境界時,孩子們從心

底流出的都是詩一般的語言。

133. 知識不僅是目的,還是手段,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同樣,學習語言也不該是一味地“積累”,而要把語言變成思考與

表達的工具和手段。

134. 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積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詞語之一。但究竟什麼是“積累”,怎樣“積累”,“積累”後怎樣運

用,許多老師恐怕沒有仔細地思考過。

135. (積累的)那些詞語雖然數量客觀,但它們是一隻被困在籠子裡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

136. 教師美的語言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正是用這把“鑰匙”,他在孩子面前開啟了一個無限的美的世界,並且引導孩

子不僅欣賞而且參與創造了這個世界。

137. 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個信條。

138. 一生中若能與自己的書本相遇,是幸運的。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擁有這種美好的相遇。

139. 永不止步,永不滿足,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能夠到達一個嶄新的天地。

140. 童年時代的朗讀,這首先是對心靈的哺育,是人的高尚品質對兒童靈魂深處的觸動。那些揭示高尚思想的故事總是一點

一滴地將人性傾注到兒童心裡,構成善良的心地。

141.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142.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和老師反對孩子在遊戲上花費過多時間,因為孩子們實在太忙了。他們要學奧數,要學跳舞,

還要去學書法。他們哪有時間可以玩啊!在教師和家長的期待與願望中,這些孩子就這樣走過了童年,儘管他們不曾體驗到童

年的快樂——確切地說,他們度過了沒有童年的童年。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143. 遊戲其實也滋養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144. 孩子喜歡那些喜歡孩子的人。

145.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

146. 越是在教育上取得成就的教師,他們越是愛孩子。

147. 如果你不愛孩子,那么教師這個工作就太苦了。

148. 即便是那些不做班主任,而以教科研成就著稱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歸根結底也是源於對孩子的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源於

發自內心深處的最大的善意和真摯的同情與信賴。

149. 愛,是可以創在奇蹟的。

150. 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151. 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152. 能夠稱得上學校驕傲的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是真正的好教師。

153. 很難想像,一個不把“人”放在首位的學校,究竟在教育這條道路上能夠走多遠;也很難想像,這些沒有名師的“名校

”能夠培養真正意義上的人才。

154. 我相信,這所學校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因為有這樣一位要把教師培養成名師的校長,有這樣一群渴望成為真正名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