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發展規劃

3、師資構成

學校現有任教教師30名,大學本科學歷24人,占80%。中級職稱15人,占50%,平均年齡  歲,35歲以下教師16人,占53.3%,骨幹教師隊伍初步形成,有4名區學科中心組成員,有一名市特約教研員。這給我校的發展提供了堅強後盾。

4、學校發展的基礎優勢

(1)學校管理方面:

學校已形成依託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堅持“科研興校、校本興教”的辦學理念,以“學習著、快樂著、成長著”為辦學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困生的轉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趨於成熟。

(2)教師隊伍方面:

學校已經建立一支年輕、團結、和諧、進取、樂於奉獻、具有凝聚力的中層幹部隊伍,擁有一批年輕、高學歷的教師隊伍。

(3)教育科研方面:

在XX-XX年規劃中,學校完成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xx”教育部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方式變革與學習績效研究”的子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城鄉結合學校管理方式及其變革的研究》;市青年專項課題〈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學工作的機制研究〉等課題,現在立項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區級小課題5個、區級獨立立項課題4項、區moodle課程建設項目2項、教育基金會項目學習項目1項、市特約教研員項目1項。學校把課題研究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學校活動當中,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不斷加強,科研氛圍日益濃厚。在課題研究中成長了一批教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4)教學質量方面:

學校主要抓學困生的轉化和優秀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紮實,得到了家庭、社區和家長的認可。

5、問題存在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社區主流文化不明、人員複雜、文化素質較低,社區存在許多負面教育的因素,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方法缺泛,家庭、社區、學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這種狀況使學校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對家長、社區、家庭的不良因素進行干預。

(2)內部因素

1)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雖然已經得到提高,還不能滿足學校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部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教育觀念有待更新,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進。

2)學校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監控反饋機制、評估激勵機制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3)教師自我成長的意識、互助學習小組、科組、團隊的構建,教師在教科研、教學生活方面的團隊互助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對現有教學資源、資料缺少科學和系統的管理,對現有教學資料的歸類分析的意識不強,一些好的資料、資源發揮不出經驗性、拓展性的作用。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理性思考

根據學校目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和現狀,在硬體設施,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互助學習小組、科組建設、學生素質、家校聯繫、科技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與區教育局的要求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求學校在今後的五年時間裡,要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教育資源,規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科研對課堂教學促進的途徑研究,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凸顯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改善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基本定位

通過五年的努力,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學校形成毽球和跳繩、機器人項目的辦學特色,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提高的發展之路,構建以科組為龍頭的校本研訓學習共同體。形成:科組建設----教師發展-----改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模式。

(三)工作重點方向

1、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強研究型組織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設。

3、通過特色建設逐步形成學校教育品牌。

4、加強德育教育,最佳化常規教育體系。

5、最佳化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提高課題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

6、家校聯繫及學困生的轉化。

7、學業測評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探索。

三、學校發展總目標

圍繞“科研興校,校本興校”的辦學宗旨,全面推進以新課程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最佳化常規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