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實習操作指導

3.三腔管插入50~65cm處,經過檢查確知已達胃腔,可暫作固定,向胃氣囊充氣將該管末端反折以彈簧夾夾緊或細紗繩紮緊,放開血管鉗,將蠟繩結紮在三腔管尾端前10~26cm處,將三腔管輕輕向外拉至感到有彈性阻力時,表示胃氣囊已壓於胃底賁門部。

4.由牽引物通過滑輪牽引三腔管,並固定於牽引架上,抬高床腳,使牽引角度呈40。左右,牽引物離地面30cm左右。

5.如仍有出血,再向食管氣囊充氣100~150ml,壓力維持在4.5~5.3kpa以壓迫食管靜脈。一般勿作食管氣囊注水,因易並發食管、氣管瘺。

上述步驟需與醫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注意事項】

1.密切觀察:①經常抽吸胃內容物,如見新鮮血液,應考慮是否因牽引不緊或氣囊充氣不足,造成壓迫止血失效,應該給以適當調節;②病人感胸骨下不適,出現噁心或頻繁早搏,應考慮是否有胃氣囊進入食管下端擠壓心臟之可能,應該給以適當調整;③如提拉不慎,將胃氣囊拉出而阻塞咽喉部引起窒息,此時應立即將氣囊口放開,或剪除三腔管放出氣體。

2.注意口鼻清潔:囑病人不要將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誤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日2次向鼻腔滴入少量石蠟油,以免三腔管粘附於鼻黏膜。

3.一般情況下三腔管放置24小時後,食管氣囊應放氣15~30ml,同時放鬆牽引,並將三腔管向胃內送入少許,以暫解除賁門壓力,然後再充氣牽引,以免局部黏膜受壓過久糜爛壞死。

4.出血停止後,按醫囑定時從胃管內注入流質飲食,但必須確認為胃管腔後再注入,以免誤入氣囊發生意外。

5. 三腔管壓迫2~3天后若出血停止,可先放去食管氣囊內氣體,並放鬆牽引,觀察12小時後仍無法出血,放去胃氣囊氣體後可拔管。拔管前宜吞服石蠟油20~30ml,以防囊壁與黏膜粘連。

6.拔管後24小時內仍需嚴密觀察,如發現出血徵象,仍可用三腔管止血。

十一、腹腔穿刺術護理

【目的】

明確腹腔積液發生性質,協助病因診斷;或排除積液緩解腹水所致的呼吸、循環壓迫症狀;或施行腹水回輸術;腹腔內注入藥物進行治療。

【用物準備】

1.常規消毒治療盤一套。

2.無菌腹腔穿刺包(針栓接有膠管的腹腔穿刺針,5ml和50ml注射器,7號針頭、血管鉗、洞巾、紗布等)。

3.1%普魯卡因溶液、無菌手套、無菌試管、量杯等。

【操作步驟】

1.向病人說明穿刺目的、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將準備好的用物攜至床邊,用屏風遮擋病人;協助病人排去小便,測量腹圍;作普魯卡因皮試。

2.幫助病人安排體位,一般坐靠背椅上,體弱者可取半臥位或左側臥位,暴露腹部,注意保暖;穿刺部位取左髂上嵴與臍連線的中、外1/3相交處,或取臍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上方1cm稍偏左或偏右1~1.5cm處進針;

3.大量放液速度不可過快,液量不宜過多,隨著腹水的流出,將腹帶自上而下逐漸束緊,以防腹內壓驟降而發生虛脫或休克。

【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密切注意病人反應,如發現頭暈、噁心、心慌、脈速、出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應中止放液,並作相應處理。

2.術後病人平臥休息8~12小時。繼續觀察病人有無其它不良反應,穿刺點有無溢液,同時警惕誘發肝性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