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普法檢查驗收工作匯報

三是主題法制宣傳教育有聲有色。我區注重加強區法宣辦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整合各種資源,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一學三講”宣傳教育,促進公民學法、用法、守法。全區各普法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廣泛開展專業法律法規進社區宣傳活動,圍繞“3·8”國際勞動婦女節、“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5”世界環境保護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各社區依託居民學校開展定期為社區居民面對面講法,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結合各個時期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發生在居民身邊的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開展公益性法制講座、居民法治論壇活動,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四是法治文化建設蓬勃興起。“五五”普法以來,所轄46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固定法制宣傳欄和法律圖書角,有條件的社區建立了法制長廊。普法過程中我區注重發揮法治文化“潤物細無聲”的獨特功能,突出社區法治文化建設各社區編排了一批緊扣主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法治文藝節目,利用每年的“彩色周末”發動志願者進行演出,讓民眾在笑聲中學會弄懂法律知識,增強了普法效果。五是普法載體不斷創新。為滿足信息化社會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我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勢,依託橋東區域網開闢了普法專欄,設立法制觀察、法制時評、法律諮詢三個欄目,明確專人進行維護。普法專欄的設立擴大了法制宣傳教育的客群群體,有效推進了全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我區多個社區及住宅小區建立起電子滾動式法制宣傳欄,通過以法條、警示語、文明語等多種形式滾動播放,大力宣傳勞動法規、物業管理、城建拆遷、社會保障等與社區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六是社區巡迴法庭成效顯著。與法院積極協調配合,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工作模式,將一些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民事案件放到街道社區調解庭,按照法定程式進行公開審理,先後就涉及相鄰關係、人身損害賠償、物業管理等多起案件分別在不同的街道社區調解庭進行公開審理或調解;同時選送社區民調員、普法骨幹到法院實踐鍛鍊進行強化培訓,通過旁聽庭審、參加訴訟的形式直接參與案件的整個審判過程,加深他們對常用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自身法律素質。將法庭搬到街道社區,有效地抓住了民眾的法律需求,以案說法、議案釋法的普法形式,使街道社區普法骨幹及調解員在寬鬆的環境下有效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也讓更多的居民民眾參與庭審,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七是社區普法與人民調解相得益彰。為進一步提高普法能力和水平,我們充分發揮社區調解室作用,適時組織居民民眾旁聽民事糾紛的調解過程,參與是非評論,把調解糾紛的過程轉變為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廣泛宣傳法律知識,增強了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五五”普法以來,各街道社區共依法調解民間糾紛1104件,我區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志願服務活動示範城區”、“河北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等光榮稱號,5個街道辦事處全部被評為“全國和諧鄰里示範街道”,惠安苑等5個社區被評為“全國和諧鄰里示範社區”,有2個街道和2個社區分別被命名為全市婦女維權站示範點,有1個社區被命名為“零家庭暴力社區”。

4、深入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大力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

“五五”普法以來,我區出台了《關於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工作的意見》,全區各部門廣泛開展了“法律進企業”活動,強化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活動。一是積極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參與企業普法。我區積極加強與公、檢、法及工商、稅務、勞動、安監等部門的協調,發動他們利用職能優勢參與企業普法。如橋東區法院深入開展與企業結對服務活動,向服務企業發放了印有法官姓名、聯繫電話和服務內容的結對服務聯繫卡,隨時滿足企業對法律知識和法律服務的需求,橋東區法院走訪結對服務企業86家,分別為20餘家企業舉辦法律培訓或專題講座,幫助企業審查契約、修訂內部管理制度300餘份。二是重點加強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學習與培訓。2010年初,結合《勞動契約法》的頒布實施,我們特別邀請了北方學院文學院法律教研室主任田希國教授,對全區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了《勞動契約法》及相關勞動法律知識的培訓,幫助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正確理解《勞動契約法》的立法精神,自覺規範勞動用工,避免企業與勞動者雙方對新法產生誤解。三是積極組織企業員工開展普法活動。通過法律培訓、對口掛鈎、建立聯繫點和在企業擔任法律顧問等方式,積極組織企業員工開展普法活動,大力宣傳《公司法》、《契約法》、《勞動法》、《勞動契約法》、《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與企業生產經營和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知識,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維權的能力,有力地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五五”普法以來,我區各法律服務機構新增企業法律顧問78家,各法律服務所代理訴訟事務500餘件,義務解答法律諮詢3000餘人次,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3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