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工作計畫

速增大

XX年,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一趨勢將加速發展,XX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口將達到10.5%,2050年將上升到28%以上。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特別是對基本養老保

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壓力在迅速增大。“十五”期間,結構性失業、企事業單位富餘人員的

消化以及城鎮貧困現象等許多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將更加突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任務十

分艱巨。目前我國各類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不協調,滯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對社

會弱勢群體的保障程度低;二是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後;三是農村基本保障工作薄弱,農村

養老、醫療和貧困人口救濟問題突出。

5 、社會保障資金缺口較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不規範

在社會保險體制轉換過程中,單獨依靠征繳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基

本養老金支付需求。主要問題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社會統籌基金占用個人

帳戶基金,直接影響了個人帳戶的積累;社會保險基金的互濟功能沒有充分體現,省級統籌

沒有嚴格實施,社會保險基金沒有資金積累,中央調劑能力有限;社會保險基金運營手段和

保值增值機制尚未建立;基金征繳困難,企業欠費問題嚴重等等。

(三)有利條件

在充分認識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十五”期間控制人口增長,

穩定就業形勢和完善保障體系也存在很多有利條件和良好機遇:

1 、我國實行計畫生育20年來,逐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計畫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

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已深入人心。計畫生育的工作機制和有利於實行計畫生育的利

益導向機制正在形成,基層服務網路初步建成,全國生育水平開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計畫

生育工作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這為新時期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正在逐步

形成,勞動力市場建設初具規模,這為進一步解決就業問題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十五”期

間,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城市化、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也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了

契機。

3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建立,有關法律規章建設步伐加快。xx屆五中全

會明確提出了建立獨立於用人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

籌資渠道進一步明確,同時國家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也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堅實

的財力基礎。當前是我國人口負擔係數較低的時期,尤其在“十五”這一關鍵時期,為我國

大力發展經濟,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老齡化高峰到來之前做好物質和制度準備提供

了機遇。

4 、社會成員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的初步建立,城鄉居民市場意識和法制觀念已經基本形成,收入普遍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社會成員的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

5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