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工作計畫

也為進一步解決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保證。

二、指導方針、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方針

“十五”期間,我國人口、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緊緊圍

繞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堅

持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切實保護

廣大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促進社會公平,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

會環境。

(二)發展目標

1 、有效控制人口規模,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十五”期末,全國總

人口控制在13.3億以內,五年新增人口5600萬人,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不超過9 ‰。出生

人口素質明顯提高。

2 、努力保持就業規模穩定增長,進一步改善就業結構,抑制失業率上升,基本形成市

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十五”期間,全國新增城鎮就業4000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000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到“十五”期末,三次產業就業結構調整為44:23:33,勞

動者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建立起機制靈活、基本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3 、加速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基本建成獨立於用人單

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層次、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以多種醫療保障辦法建設為先導,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保障體系。城鎮各類社會勞動者逐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十五”期末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法規規定的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

者。社區服務中心數達到9600個,社會福利床位數達到180 萬張。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作為政府的最重要的職責之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加強各級政府相應的調控管理能力。要堅持依靠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參與,調動企業、個人

的積極性,積極發揮社會團體、中介組織的作用,提高社會成員在政府指導和幫助下,自我

管理和互助互濟的能力。

2、改革創新,完善制度

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引入市場化、社會化運行機制,健全相關的社會基本制度,

加強法制建設,規範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形成統一、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市場導向

的就業機制。

3、適應國情,突出重點

堅持生產力為標準,正確處理好長遠利益和近期利益的關係,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

之間的關係。在控制人口、促進就業、建立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體系時,必須要同國家、各

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相適應,必須考慮國家和企事業單位的承受能力,集中力量

解決人民民眾的基本需求和維護社會穩定面臨的重大問題。

三、人口控制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