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工作計畫

群。要按照當地維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費用,合理確定並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嚴格

進行家庭收入調查,規範申請、評審和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程式,使經濟轉軌過程中的弱勢

人群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探索建立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

保險的管理方式以及保值增值機制。對企業實行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的給予適當的稅收

優惠。商業保險要增加服務項目和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滿足經濟狀況較好的單位和人

群的高層次保障需求。

3 、加快社區建設,推動社會保障社會化

要改變傳統的單位福利體制,剝離用人單位承擔發放社會保險金和管理社會保障對象的

社會性職能。離、退休人員、失業人員與用人單位脫鉤後,社會保險金由銀行、郵局代發,

人員由社區統一管理。做好退休人員、失業人員社會保險關係的管理、接續和轉移工作。建

立真正獨立於用人單位之外的社會化保障體系。

建立新的社區管理與發展模式,明確社區職能定位,合理劃分社區範圍,加快社區組織

與設施建設,改善和提高基層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社區在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

務社會化中的作用。健全社區服務網路,逐步完善就業指導、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設施。

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調動、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採取委託經

營、購買服務、合作管理等方式,推進社區服務的社會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為緩解人口老

齡化壓力與社會養老能力不足的矛盾,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地區要重點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4 、探索多種保障形式,推進農村基本保障體系建設

進一步健全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體系,以農村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和完善農村

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辦法,因地制宜地確定農村醫療保障方式,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為

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以農村貧困地區為重點,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扶持西部地區辦醫條件嚴重落後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縣醫院和中心鄉衛生院建

設。堅持以家庭養老為基礎,在比較發達的地區和鄉鎮企業,以農民自願為原則,鼓勵參加

商業保險,探索多種形式的補充社會保險。要妥善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社會保障政策的適用與

銜接問題。對進入城鎮就業的農民工,要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發展農村敬老

院,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制度。繼續貫徹扶貧攻堅戰略,加大開發式扶貧、科技扶貧力

度,保障最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活。

5、擴大社會保障資金來源,提高基金運營能力和積累水平

建立可靠、穩定的多渠道籌資機制。一是加大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保證當期保險費收

入,結算方式上必須全額繳撥;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

障支出比重;三是結合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四是擴大彩票發行規

模,按收入比例提取保障基金;四是將現有部分稅種收入專項用於社會保障基金,也可以適

時開徵專項使用的新稅種或附加稅、發行長期國債等。通過以上辦法在保證到期支付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