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心得體會3篇

根據教研組的安排,我承擔的課題研究任務是設計七年級校本預習作業,並付諸實施。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近一個半月,共設計了12次預習作業,在實施過程中感觸頗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細節頗多。下面,從以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參與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

一、理論學習和課題組交流讓我不斷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題研究實施之前,我閱讀了餘霞編著的《中國小生如何做好預習與複習》文中提到:為了實現自我的終身學習和創造活動,重點是必須從“學會”走向“會學”,即培養一種創新性學習能力。書中在數學預習方面提出許多有指導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見。數學預習三步走:第一步,通讀整冊目錄;第二步:細讀每個單元目錄;第三步:研讀例題。如何讓學生將預習落到實處?得在新學習內容上下功夫,設計具體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完成預習目標。

我設計預習作業的思路是:知識的銜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題解決新問題→反思提升。通過這一階段學生解決預習作業問題,反映的情況是他們寫的很不好。課題組的第一次討論讓我意識到,指導學生預習應該更加具體,具體到如何落實每一個細節。課題組的第二次討論讓我意識到,設計預習作業應該給學生創造“踏腳石”和“階梯”—有支撐,有切實可行的落腳點。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恆讓課題研究價值得以彰顯—“萬事開頭難,只怕有心人”。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的實施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我可以尋找很多理由:學生底子薄;教學時間不夠用;平時事情太多。對於“想盡一切辦法去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有所提高”來說,這些不過是說辭。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將從以下三點做起:最佳化預習作業設計,使作業內容精煉有效;跟蹤學生預習作業完成情況,不斷完善提高;指導學生預習、學習不斷常態化、精細化。

XX.12.7

國小數學作業評價改革經驗交流會學習心得體會
作業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6月4日,我有幸參加了中心校組織的國小數學作業評價改革經驗交流會的活動,這次會議有三項內容:一是觀摩了上海虞怡玲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二是中心國小三年級二班的數學作業展覽,三是聽取了《國小數學作業評價改革經驗交流》的報告。通過這次學習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虞怡玲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一課突出了數學思想方法這條主線,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原有知識基礎入手,通過學生實踐體驗、尋找規律、主動探究,歸納總結數量關係,拓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過程中體驗、感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突破傳統,立意精準。

植樹問題走進課堂,作為數學拓展內容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走進傳統的解題訓練上,學生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體驗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棵數”與“段數”以及“總長、段數、段長”之間的關係,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棵數=段數+1”、“棵數=段數-1”“棵數=段數”的結論,而不知其中緣由。這堂課虞老師避開了就題解題,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搭建探究的“腳手架”,在剪繩子過程中,“生成畫圖、找規律、推算的方法框架”,這樣設計的目的讓學生感悟到方法比單一解題更重要的思想,為學生的後繼學習起到橋樑作用。

2.引導得法,學得主動。

虞老師精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現了一名優秀數學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表述準確、重點突出,引導得法,教學有序才能使學生學得有效。課一開始虞老師由遊戲“剪繩子”、成語“一刀兩斷”引入,然後又巧妙地替換其中的一個,變成了“一刀兩段”,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為學生自主解決植樹問題提供了探究問題的“腳手架”。接著,虞老師揭示不同的情境,提出了開放性的植樹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實踐中,通過“畫”、“找”、“推”的方法,發現其中各種不同植樹的規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虞老師注重逆向思維的訓練。教師合理套用教學資源,通過求天地廣場上6根盤龍柱之間的距離,在學生知道“總長÷段長=段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決逆向思考“段長×段數=總長”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加以分析,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數學知識模型,達到舉一反三,靈活套用的目的。

3.設計新穎,印象深刻。

一節課,給學生留下什麼記憶往往是這節課成效的反映。虞老師的這節課設計新穎,利用“俗語”凸現主題,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對“一刀兩斷”、“五指四空”來一“以小見大”推算一般的數學問題的方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課需要設計者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確立一個主題,貫穿一條主線——

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國小數學作業評價改革經驗交流》的報告,數學評語里行間讓每個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等美好的人類情感,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差異特點寫評語。

面對一個個各方面都存在差異的學生,老師除了對作業的數量和內容實行分層外,更注重對學生的作業實施分層評價。對作業的評改不是只停留在判斷正誤的基礎上,更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體現了人文化的教育。對待性格外向的孩子,在批語上老師除了直接指出錯誤外,還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再讀評語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對於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差的學生,老師則區別對待,評語則委婉而且帶有鼓勵性的。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每一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成功欲望,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品嘗學習數學的樂趣。真正實現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理念。老師的做法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認識到數學評語的真正目的不是讓學生知道“我做得不錯,而是我會做得更好”。

二、針對不同孩子的學習特點寫評語

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不但留意學生解題正誤同時,更注意發現學生思維的盲點。針對不同的錯誤、習慣給予適時的精妙之語,給學生以點撥。在教師的溫馨的評語提示中,學生學會了反思自己的習題,學會客觀分析錯題的得失,也學會了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一天天走上了發展的正軌。對作業正確率高的學生批語,老師的批語除了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於由於粗心而引起的錯誤,老師首先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點;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老師就藉助評語不斷地給學生以暗示、引導,促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作業首先是正確,其次才是速度”,“一個人的書寫如同一個人的臉面,一定要注意整潔”。這樣短短的幾句話,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曹老師的評語帶給學生的,是一份溫馨、冷靜、思索和激勵。

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老師針對學習習慣、方法、能力、成績不同的學生,發揮評語的作用,引導學生回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迸發出知識的火花,使學生體驗和享受學習的成功。有學生解題時因注意力也不集中出現的錯誤,老師就寫上“想一想,驗證一下,查一下題目計算順序正確嗎”等批語,讓學生找出錯誤原因,並訂正錯誤。對上課時經常開小差,而影響學習的學生,老師是這樣寫道:“老師知道你的聰慧和心靈手巧,所以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把數學學好。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我們共同努力吧,好嗎!”老師能將作業的批改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相結合,帶有指導性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從而讓他們都愉悅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通過學習我懂得一句讚美的話,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則善意的提問,是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因,獲得的是學好數學的信心。固然,評語在每次批改作業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但我會堅持下去,充分利用批改數學作業的平台和學生溝通,讓簡潔、靈活、富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評語,真正走進數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拓展訓練心得體會:第一次獨立做作業
作業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雄赳赳氣昂昂的拓展宣誓,拉開了我們為期兩天的拓展帷幕。

原本以為拓展訓練只是簡單的體能測驗,只是對身體素質的一種挑戰和考驗,但是短暫的兩天拓展,使我對它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悟。

如果說恐懼可以吞噬一切事物的可能性,那么克服恐懼便使一切未知充滿了可能,甚至成功。拓展期間,我們隊有幸接觸了一項高空項目—空中抓扛。當初次看到冷峻的單扛懸在八米的高空,當近身看到細高的鐵桿無遮無擋的直插雲霄,我們心生畏懼。但是,當困難真正降臨到每個人身上的時候,因為選擇,因為堅持,因為挑戰,因為信念,我們勇敢地踏了上去,我們無悔地戰勝了自己,戰勝了恐懼,贏得了對自己的掌聲和感動。

戰勝了恐懼,擁有了力量,我們看到了璀璨的明星。那么,將這種信念融入到整個團體中,我們便忘到了整片星空。

團隊的遊戲和挑戰,使我們由陌生到熟悉,由困惑到理解,彰顯出了信任的光輝,煥發出了團結的力量,碰撞出了熱情的火花。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一群人將微薄的力量無限擴散,這股能量會沖釋一切,會將一切不可能消失殆盡,會讓人嘆服不已。但是樂在其中,必須學會付出和包容。甘願為整個團體去付出自己的力量,明白自己的目標,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做一個懂得付出的人,同時心若大海的去容納他人。

拓展訓練,有害怕,有退縮,但是鼓舞和激勵讓人變得更加強大;有勇敢,有堅持,因為加油和吶喊讓人變得更加軒昂;有淚水,更有歡笑,因為挑戰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悅激發著人們的壯志雄心。

兩天的拓展訓練雖然短暫,但它充實,難忘,永恆。因為它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它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力量的盛宴。  

查看更多:
形成性評價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套用--國培作業
國培作業二
遠程研修作業:觀課之我見
關於學生作業的思考
如何布置、批改作業
假期作業新花樣
國小教師遠程研修磨課作業
聯考佼佼者談複習:邊聽周杰倫邊做作業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研究》讀書心得
面對孩子做作業不專心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