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用語科普:網路語言你懂多少

:網路上的潮語越來越多,有時候跟人聊天的時候都有種自己是不是落後了感覺,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網路語言你懂多少》。

正愁找不到寫的題材,打開微信,看到當過教育局長的劉老師問群主王兄:“什麼是盆友?是在一個盆里洗臉還是一個盆里吃飯”?劉老師與王兄的對話,讓我靈感來了,題目有了:“網路語言你懂多少”?

網路語言,是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語言是從網路中產生或套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文字、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示、圖片等任意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

網路語言最初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的語言。網路語言形式在網際網路媒介的傳播中發展極快。

666是近兩年流行起來的數字簡化語言。666是口頭語“溜”的諧音數字,

溜的釋義大概是滑,但是口頭語上,是表達對一種事物的熟練程度,比如說你玩麻將玩的很溜,意思就是你玩的很好,技術很厲害。666則是“溜溜溜”,是快捷讚揚別人的意思。

網路語言的特點就是有話不好好說。微信群里的網路語言很盛行,我在希希娃家長群里,見一位媽媽說:“今天才發現寶寶所在幼稚園小組只有他一個男生,難怪每次在小區一堆小菇涼喊他”。把“小姑娘”,叫“小菇涼”。

網路語言常常用調侃的口氣,隨意糟蹋名詩名言佳句。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微信上卻被改成一首《衣緊還鄉》的調侃詩:“瘦小離家胖了回,鄉音未改肉成堆。朋友相見不相識,笑問胖子你是誰”。好好的一首好詩,被網路語言惡搞的面目全非。

近兩年流行的網路語言越來越多,如“吃瓜民眾”、“藍瘦香菇”等詞語,都與網民有關,都發端於網民的創造或傳播。網路用語之所以能夠迅速傳播,在於它被網民的認同,在反映某種現實時有獨到之處。如“撩妹”“蛋疼”“辣眼睛”“老司機”,雖然語言粗俗,但生動形象,所以流行很廣。不管你喜不喜歡網路語言,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路語言並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特別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網路語言,是不被傳統語言所接受的。對於老網民,網路語言或許耳熟能詳,但對於初上網的新手,對於普通人而言,閱讀和理解奇葩的網路語言,確實費解。所以還是提倡有話好好說,在微信上發文或在群里聊天,儘量使用規範的語言。

公眾號:一輪紅日劉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