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科普知識:這些年,山東氣象法制建設不尋常

“64票同意,0票反對,0票棄權,通過!”20xx年11月27日下午,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省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莊嚴宣布《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獲全票通過。這是山東省第二部涉及氣象工作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全國第一部規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省級地方法規。它是山東氣象法制建設新的里程碑。

“2部地方性法規,4個政府規章,構成了山東的氣象法制體系,與上位法‘一法三條例’實現了無縫對接。目前,我省氣象立法體系日趨完善,執法體系初步形成,已建立專兼結合的氣象法制隊伍。”回顧山東氣象法制建設歷程,山東省氣象局局長史玉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承上求是,地方特色氣象法制框架成功搭建

氣象發展,法制先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施行以來,在國家層面氣象法制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山東氣象部門堅持從實際工作出發,結合全省防災減災工作和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深入開展氣象立法調研,積極協助人大、政府推進地方性氣象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制定工作。截止目前,山東省已制定省級地方性法規規章6部,包括地方性法規2部、省政府規章4部。此外,山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省級氣象主管機構還相繼出台了一系列規範性檔案,如《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xx〕3號檔案加快山東氣象事業發展的意見》、《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國辦發〔20xx〕49號檔案進一步加強我省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提升氣象為全省經濟發展服務能力的意見》等規範性檔案。

“在依法治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環境下,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氣象事業發展實際,銜接‘一法三條例’,山東氣象部門不斷將關係國計民生的各項氣象工作制度上升為法律制度,規範了氣象工作,強化了氣象社會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促進了氣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史玉光說。

縱觀山東地方氣象立法思路,更多的是考慮與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條例》的銜接與細化,傾向於地方特色,致力於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20xx年10月1日,《山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頒布施行。作為山東省第一部規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同時是山東省地方氣象法制體系中的第一部省級地方法規。其規定的氣象實況統一發布、防雷行政強制措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多項法律制度的設計上填補了全國氣象立法空白,也標誌著山東省由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組成的地方氣象法制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20xx年3月2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75號發布,公布《山東省氣象災害評估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參與《辦法》起草的山東省氣象局法規處處長宮俊茂介紹,《辦法》建立了由災前風險評估、災中跟蹤評估和災後分析評估三大部分組成的氣象災害評估體系,考慮到孕災環境、致災因素和承災體在氣象災害發生髮展中的作用以及對氣象災害評估的影響,《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對氣象災害的定義作了進一步細化規定,根據山東氣象災害發生頻率及影響程度,對所列舉的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在順序上作了相應調整。同時考慮到氣象災害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在《辦法》所調整的氣象災害種類中,增加了近年來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霾”。此外,《辦法》還明確了縣級以上政府是開展城鄉總體規劃、重點領域或者區域發展建設規劃氣象災害評估責任主體,明確規定了建設項目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實施機構、基本要求、評估資料的獲取和使用、評估報告內容等,確立了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單位信用管理制度。

對於近期出台的《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山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彭緒進表示,為了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提高氣象監測、預報水平,制定《條例》很有必要。

山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李春虎介紹,《條例》設立了不可遷移台站制度,明確了氣象台站舊站址保護制度,細化新舊台站對比觀測期限,進一步強化部門間相互配合協調、共同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機制,強化了遷站指導,明確擬遷新站址科學性、合理性評估內容。這在國內地方立法中都是首創。

記者注意到,《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氣象觀測條件以及重要氣象歷史價值的氣象台站,不可遷移。不可遷移的氣象台站名錄,由省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專家論證並徵求有關部門和設區的市政府意見後擬定和調整,報省政府確定並公布。在實際業務中,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對比觀測期限一般在批覆遷移後進行,自1月1日起開展,且舊站址的觀測記錄必須持續到12月31日。條例對此作了進一步細化,規定“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氣象主管機構批准遷移的氣象台站,應當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在新、舊站址之間進行至少一個自然年的對比觀測”。

“通過加強氣象立法,對全社會氣象活動、氣象行為進行規範,使氣象部門、政府部門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時,有了充分依據。同時,層次清晰的法規體系保障了氣象事業有序發展、依法發展。”史玉光說。

恪盡職履責,依法行政體制機制日趨完備

氣象行政執法檢查和氣象行政許可,是法律賦予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的職責,也是氣象主管機構履行法定職能、實施社會管理的兩大核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是氣象法治建設的核心。氣象主管機構行使權力,要做到依法有據、程式正當。”李春虎表示。

近年來,山東省氣象行政執法和行政許可工作穩步推進。山東省在加強地方氣象立法、開展氣象普法宣傳、完善執法體系機制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氣象行政執法檢查和氣象行政許可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自20xx年1月至20xx年底,全省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共受理氣象行政許可申請82051件,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80265件;開展執法檢查15142次,查處違法案件365件,制止違法行為14635起。與各級人大開展執法檢查81次,與政府有關部門聯合執法檢查426次。20xx年,全省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自建行政許可視窗6個,進入當地行政許可中心126個。

李春虎表示,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山東氣象行政執法體系機制建設堅持以“合法執法、合理執法、程式正當、權責統一”為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了以市級執法為主、專兼結合、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氣象行政執法體系。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氣象部門建立了“省局監督、市局為主、縣局配合”的執法機制。省級氣象主管機構以兼職為主建設執法總隊,主要負責氣象執法監督檢查和行政複議工作,負責全省範圍內跨地區、重大違法案件的氣象行政執法工作;市級氣象主管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執法支隊,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氣象行政執法工作;縣級氣象主管機構協助調查取證,一般不以其為主體實施行政處罰。

“提升氣象法治隊伍建設的水平和能力是提升氣象行政執法效能的重要保障。加強氣象法治隊伍建設。要強化氣象行政執法體系和隊伍建設,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市、縣兩級氣象依法行政工作。”史玉光說。

自20xx年起,山東省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自建行政許可視窗或進入當地政府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並設定了專職人員從事氣象行政許可工作。20xx年全省在兼職執法隊伍的基礎上,逐步在每個市局設1至2名專職執法人員負責行政執法工作。目前全省共有專職行政許可工作人員97人。同時,省、市氣象部門積極選送執法人員參加公共法律知識和專業法律知識培訓、考試、考核,截至20xx年底,全省氣象部門有700餘人領取了行政執法證件。

在提升執法能力“軟體”建設上,山東省氣象部門通過舉辦培訓班增加氣象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儲備,大力開展執法經驗交流、執法業務競賽、執法文書展評等活動促使氣象行政執法人員查漏補缺、爭先創優。同時,健全執法規範,增強執法人員的程式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氣象局建立了行政執法報告制度,制定了有關氣象行政執法程式流程圖,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山東省氣象行政處罰聽證程式實施辦法》和《山東省氣象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在提升執法能力“硬體”建設上,山東省氣象部門更是捨得投入,為各級氣象行政執法機構配備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等執法器材;為各市氣象主管機構配備行政執法專用車輛,統一標識、規範管理、專車專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眾多的執法活動中,行政執法對程式正當性要求尤為嚴格。針對提高氣象行政執法的程式正當性,山東省氣象局制定了《行政執法依據和職責劃分》,對13項行政許可事項、61項行政處罰事項、3項行政強制措施、23項行政執法監督事項和行政管理行為的法律依據、職責劃分予以明確;建立了以氣象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為核心的氣象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基本制度以及有關配套制度;制定了《山東省氣象行政執法文書製作規定》,規範執法文書的使用和內容填寫。通過建立健全執法程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通過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通過分解執法職責,把執法責任層層落實到具體的執法機構、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將責任承擔落到實處。

此外,山東省氣象部門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斷創新氣象行政執法模式。在部門協作執法中,省局及各市局採取多種方式與政府法制辦、規劃、城建、安監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早在20xx年,聊城、濟南市氣象局就開展了氣象行政執法與公安110聯動。又如創新市縣聯合執法模式,整合執法資源。菏澤市局將市、縣執法人員的執法區域統一變更為全市,大力推行市縣聯合執法、縣與縣互助執法模式。如遇重大案件或對管理相對人缺少威懾力的情況,集中調集市局及周邊部分縣局執法人員增援案件發生地的執法工作,解決了縣局執法人員少、力量薄弱,不敢執法、不會執法的問題。再如,創新聯合監督檢查模式,提升監督效果。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充分依靠各級人大加強對《氣象法》及其配套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執法調研。在執法方式創新上,以執法帶動普法。通過開展“送法上門”,加強經常性的監督管理,開展積極有效的溝通協調等工作,提高管理相對人遵守氣象法律法規意識,有效減少違法案件發生。

宣貫結合,提升社會公眾氣象法律意識

在推進氣象依法行政工作中,山東省氣象部門始終堅持立法、執法、普法協調一致,同步推進,多措並舉,力行普法,加強督促檢查,氣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對內,山東省氣象局要求部門法律從業人員及相關崗位精通氣象法律法規,學以致用;其它崗位人員熟悉氣象法律法規,按章辦事。

記者了解到,20xx年以來,山東省氣象局先後制定了《山東省氣象部門“六五”普法規劃》、山東省氣象局20xx、20xx、20xx、20xx年度普法工作要點,並注重在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

山東省氣象部門結合氣象依法行政工作和氣象事業發展需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組織管理,實行“三個納入”,即納入年度工作計畫、黨支部和幹部職工政治學習計畫、年度工作目標考核。

同時,開展業務大比武、執法文書展評、召開執法經驗交流會,將氣象法律法規列入幹部競爭上崗、青年骨幹選拔考試的筆試內容,不斷加強對幹部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

山東省氣象局還將氣象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納入省局每年度舉辦的新進職工入局培訓和全省科技幹部綜合素質培訓班的學習內容;組織全省氣象部門幹部職工參加“全國百家網站法律知識競賽”活動;20xx至20xx年連續四年在局機關舉辦了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活動。

對外,則巧覓契機,加強合作,普及氣象法律法規。

記者了解到,在“五五”普法期間,氣象法律首次納入山東省普法規劃。近年來,山東省氣象局先後兩次與省司法廳聯合開展氣象法制宣傳活動,編印各類氣象法制宣傳手冊近40萬冊,印發宣傳材料50餘萬份,先後為外部門舉辦8次氣象法制講座。

近年來,山東省氣象局針對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不同特點,開展分眾化氣象法律法規宣傳普及活動。其中利用“3.23”世界氣象日、“12.4”法制宣傳日、安全生產月及專項法律法規施行紀念日等契機積極開展普及氣象法律法規知識活動。結合氣象科普下鄉活動、氣象災害防禦知識進社區活動等開展氣象法制宣傳。將法律知識學習宣傳納入氣象信息員培訓考核內容。以執法帶動普法,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普法活動。針對有些媒體違法傳播氣象信息的情況,組織送法上門,向媒體宣傳有關法律制度,指明違法行為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0xx年,面向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辦公室有關人員、相關行政部門有關人員、人影作業人員、人影管理人員、有關單位和個人、地方人武部、飛行管制部門等7類人群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立法後評估調查問卷和座談會活動,大力宣傳氣象和人工影響天氣法律法規。這些舉措進一步增強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氣象法律意識,為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

(圖文/孫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