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五 魏本紀第五



十七年春三月庚戌,帝崩於乾安殿,時年四十五。夏四月庚辰,葬於永陵,上謚曰文皇帝。

帝性強果,始為太尉時,侍中高隆之恃勃海王高歡之黨,驕狎公卿。因公會,帝勸酒不飲,怒而毆之。罵曰:"鎮兵,何敢爾也!"孝武以歡故,免帝太尉。歸第,命羽林守衛,月余復位。及歡將改葬其父,朝廷追贈太師,百僚會弔者盡拜。帝獨不屈,曰:"安有生三公而拜贈太師耶!"及躋大位,權歸周室。嘗登逍遙觀望嵯峨山,因謂左右曰:"望此,令人有脫屣之意。若使朕年五十,便委政儲宮,尋山餌藥,不能一日萬機也。"既而大運未終,竟保天祿雲。

廢帝諱欽,文皇帝之長子也。母曰乙皇后。大統元年正月乙卯,立為皇太子。十七年三月,即皇帝位。是月,梁邵陵王蕭綸侵安陸,大將軍楊忠討禽之。

元年冬十一月,梁湘東王蕭繹討侯景,禽之。遣其舍人魏彥來告,仍嗣位於江陵。

二年秋八月,大將軍尉遲迥克成都,劍南平。冬十一月,安定公宇文泰殺尚書元烈。

三年春正月,安定公宇文泰廢帝而立齊王廓。帝自元烈之誅,有怨言。淮安王育、廣平王贊等並垂泣諫,帝不聽,故及於辱。

恭皇帝諱廓,文皇之第四子也。大統十四年,封為齊王。廢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

元年夏四月,蠕蠕乙旃達官寇廣武。五月,柱國李弼追擊之,斬首數千級,收輜重而還。冬十一月,魏師滅梁,戕梁元帝。梁太尉王僧辯奉元帝子方智為王,承制,居建業。

二年秋七月,梁太尉王僧辯納貞陽侯蕭明於齊,奉以為主。梁王方智為太子。九月,梁司空陳霸先殺僧辯,廢蕭明,復奉方智為帝。是歲,梁廣州刺史王琳寇邊,大將軍豆盧寧帥師討之。

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禮》,建六官,以安定公宇文泰為太師、冢宰;以柱國李弼為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以尚書令獨孤信為大司馬;以于謹為大司寇;以侯莫陳崇為大司空。冬十月乙亥,安定公宇文泰薨。十二月庚子,帝遜位於周。周閔帝元年正月,封帝為宋公,尋殂。

東魏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八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孝武帝既入關,勃海王高歡乃與百僚會議,推帝以奉明帝之後,時年十一。

天平元年冬十月丙寅,皇帝即位於城東北。大赦,改元。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大司馬;以司空、鹹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壬申,享太廟。丙子,車駕北遷於鄴。詔勃海王高歡留後部分。改司州為洛州。以尚書令元弼為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洛陽。十一月兗州刺史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據瑕丘反。庚寅,車駕至鄴,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徙鄴舊人西徑百里,以居新遷人。分鄴置臨漳縣。以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為皇畿。十二月丁卯,燕郡王賀拔允薨。庚午,詔內外戒嚴,百司悉依舊章,從容雅服,不得以務衫從事。丙子,進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巡喻天下。丁丑,赦畿內。閏月,梁以元慶和為魏王,入據平瀨鄉。孝武崩於長安。初置四中郎將,於礓石橋置東中,蒲泉置西中,濟北置南中,洺水置北中。

二年春正月乙亥,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元慶和,破走之。二月壬午,以太尉、鹹陽王坦為太傅,以司州牧、西河王悽為太尉。己丑,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樊子鵠以降,兗州平。戊戌,梁司州刺史陳慶之寇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三月辛酉,以司徒高盛為太尉,以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陰王暉業為司空。勃海王高歡討平山胡劉蠡升。辛未,以旱故,詔京邑及諸州郡縣收瘞骸骨。是春,高麗、契丹並遣使朝貢。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梁反,攻掠青、齊。癸未,濟州刺史蔡俊討平之。壬辰,降京師見囚。夏五月,大旱。勒城門殿門及省府寺署坊門澆人,不簡王公,無限日,得雨乃止。六月,元慶和寇南頓,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秋七月甲戌,封汝南王悅孫綽為琅邪王。八月辛卯,司空、濟陰王暉業坐事免。甲午,發眾七萬六千人營新宮。九月丁巳,以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旭為司空。冬十一月丁未,梁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擊破之。癸丑,祀圓丘。甲寅,閶闔門災。龍見并州人家井中。十二月壬午,車駕狩於鄴東。甲午,文武百官量事各給祿。是歲,西魏文帝大統元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