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安皇帝紀下卷第十七

〔五〕 漢書薛廣德傳曰:元帝酎祭宗廟,出便門,欲御樓船,廣德當乘輿車,免冠頓首曰:“宜從橋。”詔曰:“大夫冠。”廣德曰:“陛下不聽臣,臣自刎,以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入廟矣!”上不說。光祿大夫張猛進曰:“臣聞主聖臣直,乘船危,就橋安,聖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上曰:“曉人不當如是邪!”乃從橋。

〔六〕 史記宋微子世家曰:“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七〕 范書陳忠傳曰:言事者,杜根、成翊世也。皆陳忠所薦者。時杜根為侍御史,成翊世為尚書郎。胡三省曰:“漢制:尚書、御史皆曰台。 ”

秋七月己亥,大赦天下〔一〕。

〔一〕 范書作“己卯”。時改元建光,故赦天下。按己卯為朔日,己亥乃第二十一日,未知孰是。

八月甲子,故司徒劉愷為太尉。

九月戊子,上幸衛尉馮石〔府〕,〔賜〕(上)寶劍、玉玦〔一〕。(冬十二月)丙申,乃還宮〔二〕。

〔一〕 據范書馮魴傳改補。

〔二〕 安帝幸馮石府不過十許日,豈能住長達三月之久。戊子至丙申,乃九天。“冬十二月”四字衍文也。

己丑,郡國三十五地震〔一〕,壞城郭,壓殺人。本志以為安帝不明、宮人與王聖專權之應也。

〔一〕 續漢五行志作“九月己丑” ,正與袁紀合。范書安帝紀作“
冬十一月己丑”,陳璞據以改袁紀 “冬十二月丙申”為“冬十一月丙申”,誤也。

鮮卑寇玄菟。

庚子,絕大臣行三年喪〔一〕。尚書陳忠上疏曰:“昔先王孝治天下,始於愛親,終於哀戚〔二〕。上自天子,至於庶人,尊卑貴賤,其義一也。夫人生三年,乃免父母之懷〔三〕,先聖緣情,著其節制。故曰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四〕。周室陵遲,禮制衰廢,蓼莪之人作詩自傷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五〕言己不得終竟子道者,亦上之恥也。高祖受命,蕭何創製,大臣有寧告之科〔六〕,合於致憂之義〔七〕。建武初,撥亂之世,國政草創,人倫未厚,鮮循三年之喪,以報顧復之恩〔八〕,禮義之廢,實由於此。然仁道無遠弘之即,是故籍田之科起於太宗〔九〕,孝廉之貢發於孝武,〔十〕郊祀之禮定於元、成〔十一〕,三雍之序備於永平〔十二〕,大臣送終,於今乃章,聖功美業,於是乎在。孟子有言:‘老以及老,幼以及幼,天下可運於掌。’〔十三〕臣願陛下登高北望,以井陵之思揆臣子之心〔十四〕,則海內群生得其所。”上不從。

〔一〕 元初三年初聽大臣行三年喪,至此復斷絕之。

〔二〕 孝經序曰:“昔者明王以孝理天下也。”開宗明義章曰:“
夫孝始於事親。”喪親章曰:“生事愛敬,死事哀感,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陳忠之言,皆本於此。

〔三〕 惠棟曰:“馬融論語注云:子生三歲,為父母所懷抱。”

〔四〕 見宣公元年公羊傳。

〔五〕 出詩小雅蓼莪。其言瓶小而盡,罍大而盈,諷王不以財富恤貧濟弱,民不得盡子道,示王之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