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安皇帝紀下卷第十七

夏四月,京師地震〔一〕。

〔一〕 范書安帝紀作“京師郡國二十一雨雹”,續漢五行志作“延光元年四月,郡國二十雨雹”。三書各異。按陳忠之書“近以地震策免三公” 及“猶有風雷之變”句,當是先有地震,復有雨雹。

癸巳,司空陳褒以災異免。

於是猶有風雷之變,有司復以追究三公。尚書僕射陳忠上書曰:“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一〕。故(天子)三公入則參議政事〔二〕,出則司察群後。然王者虛己,待以殊禮,在輿為軾,在坐為起〔三〕。漢典舊事,丞相所總,靡有不聽。今之三公,有古之名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之任,重於三公,凌夷已來,其漸久矣。近以地震策免司空,今言者復欲切讓三公,以解天意。臣愚闇竊信宋景克己之誠。孝成皇帝時,妖星守心,納賁麗之說,令丞相方進自裁,卒不蒙其福〔四〕。以此況之,是非之分,具可詳見。今尚書奏事,有所請造,及決天下罪法不依故事者,宜使左右責求其意,割而勿聽。上順古典之義,下防威福之專,置方圓於規矩,審輕重於權衡,誠國家之典,萬世之法也。”忠意在褒崇大臣,待下以禮,九卿疾病,使者臨問,加賜錢帛,皆忠之議也。遷尚書令、司隸校尉。

〔一〕 見論語八佾孔子對魯定公之語。

〔二〕 “天子”系衍文,刪。

〔三〕 李賢引漢舊儀曰:“皇帝見丞相起,謁者贊稱曰‘皇帝為丞相起立’,乃坐。皇帝在道,丞相迎,謁者替稱曰‘皇帝為丞相下輿立’,乃升車。”

〔四〕 事見漢書翟方進傳。時賁麗為郎,善為星,見熒惑守心,言大臣宜當之,故成帝賜策迫方進自殺,以塞天責。

初,忠父太尉寵守正,不事諸鄧,故忠不得志於其門。及鄧氏被誅,眾庶多冤之,而忠數上書,陷成其惡。奏劾司農朱寵。太子之廢〔一〕,諸名臣來歷等守闕固爭,忠又劾奏,當世以此譏忠。

〔一〕 太子,即順帝劉保,永寧元年立,延光三年廢,事見下文。

五月庚戌,宗正劉授為司空。

秋七月癸卯,京師地震〔一〕。

〔一〕 范書、續漢志“京師”下均有“郡國十三”四字,袁紀恐脫。

庚申〔一〕,高句麗王乞降。

〔一〕 本作“庚辰”。七月癸卯朔,無庚辰,據四部叢刊本逕改。

八月,羌寇敘州〔一〕。

〔一〕 范書作“七月”時事。

戊子,陽陵寢殿火。本志曰:棄法律:逐大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今發於先陵,此天子將變象也。若曰:“不當廢太子以自翦,如火不當害先陵之寢也。”

辛卯,黃龍見九真。

九月戊申,郡國二十七地震〔一〕。

〔一〕 范書作“九月甲戌”,續漢志同袁紀。按是月壬寅朔,不當有“甲戌”,范書誤。

冬十月,鮮卑寇雁門、定襄。

十一月,鮮卑攻〔太〕(九)原〔一〕。

〔一〕 東漢無“九原”。范書作“ 太原”,據改。

二年(癸亥、一二三)
春正月,敦煌太守張璫上書陳邊事曰:“臣在京師亦以為西域宜棄,今親踐其土地,乃知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謹陳西域三策:今北虜呼衍王等展轉蒲類、秦海左右,可發張掖、酒泉屬國之吏士、義從,合三千五百人集崑崙塞,先擊呼衍王,絕其根本;因發鄯善兵五千人脅車師後部,此上計也。若不能出兵,可置軍司馬,將士五百人,四〔郡〕(部)供其穀食,出據柳中,此中計也〔一〕。如亦不能,則棄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