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安皇帝紀下卷第十七

又為阿母起第舍,震復上疏曰:“臣聞古者三年耕,有一年之儲;九年耕,有三年之儲。故堯之遭洪水,民無菜色。傳曰:‘國無三年之儲,非其國也。’〔一〕故豐年知禮,凶年減除。臣伏念災害發起,彌以滋甚,百姓空虛,不能自贍。重以羌虜抄掠,二邊雲擾〔二〕,戰鬥之役,至今未息,兵甲軍糧,恆不足給,殆非社稷安寧之術。伏見興起津城門內第舍〔三〕,雕繕之飾,窮極巧妙,使者將作,轉相逼促,盛夏土王,攻山採石,百姓布野,農民廢業。臣聞‘上之所取,財盡則怨,力盡則叛’〔四〕。怨叛之民,不可復使。故曰‘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五〕。”上不從。

〔一〕 見莊公二十八年穀梁傳。其文曰:“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又淮南子主術篇曰:“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亦三年一儲之意也。

〔二〕 范書、通鑑均作“三邊雲擾 ”,胡注曰:“三邊,東、西、北也。”

〔三〕 李賢曰:“洛陽南面西頭門也。”

〔四〕 見莊公三十一年穀梁傳。“ 叛”作“懟”。注曰“懟,恚恨也。”

〔五〕 見論語顏淵有若對哀公問。

冬十月辛未,太尉愷久病罷,司徒楊震為太尉。

是時京都、郡國三十七地震〔一〕。

〔一〕 范書安帝紀作“京師及郡國三地震”。續漢志作“京都、郡國三十二地震”。未知孰是。

三年(甲子、一二四)
春二月丙寅〔一〕,上與太子行幸泰山,復濟陽今年田租。
〔一〕 范書安帝紀作“丙子”。

戊子,鳳皇集濟陽,賜見者帛二十匹,鳳皇所過亭部,無出今年租。賜天下男子爵二級。

壬辰,祠五帝於汶上明堂。

戊戌,祠孔子於闕里,及七十二弟子〔一〕。

〔一〕 按戊戌上當脫“三月”二字。

遂幸東平、魏郡、河內。

壬戌,太尉楊震策免。

初,河內人趙騰詣闕上書陳得失〔一〕,收考治,詔下獄。震隱其狂直,上疏曰:“臣聞堯、舜之朝,設直諫之鼓,誹謗之木〔二〕,蓋欲辟廣四門〔三〕,開直言之路,〔博〕(轉)采負薪〔四〕,盡賢愚之情也。乞全騰性命,以納□蕘之言〔五〕。”不從。騰竟死於都市。中常侍樊豐等由是共稱讚震,騰死之後深用怨懟。乃策免,收震印綬,遣歸本郡。到洛陽沈亭〔六〕,震顧諸子,謂門生曰:“
人非金石,死者士之常。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樊豐之狡猾而不能誅,惡□女王聖之傾亂而不能禁,知帑藏虛竭,賞賜不節而不能實,何面目見日月!身死之日,但雜木為棺,勿漆,布單衣,才足蓋形,勿歸冢次,勿設祭祀。”遂仰鴆而死。

〔一〕 趙騰,范書作“河間男子” 。鈕永建曰:“袁紀蓋涉上河內而誤。”

〔二〕 李賢曰:“帝王紀曰: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

〔三〕 書舜典曰:“詢於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乃廣致眾賢,極視聽於四方之意。

〔四〕 據范書改。又李賢曰:“負薪,賤人也。”詳見“□蕘”之注。

〔五〕 詩大雅板曰:“先民有言,詢於芻蕘。”注曰:“芻蕘,薪采者。”疏曰:“我有疑事,常詢謀於芻蕘薪采者。以樵採之賤者,猶當與之謀,況我與汝之同寮,得棄其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