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桓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一

坐冀所連及公卿、列侯、校尉、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冀故吏、賓客免絀者三百餘人,朝廷為之一空,唯光祿勛王躬、廷尉邯鄲義在焉〔一〕。是時從禁中發使者交馳道路,公卿失其度,州府市朝閭里鼎沸,數日乃定,百姓莫不稱快。冀財貨已充王府用,減天下租稅之半。

〔一〕 范書及通鑑“王躬”均作“ 袁盱”。

先時立名行高節之士,多遭梁冀之害,免身苟榮而已,莫敢潔去就矣。唯周協不屈其志〔一〕,而獨能自免於難,故士以此服之也。

〔一〕 范書“協”作“勰”。

協字巨勝,周舉之子,玄虛養道,以典墳自娛。初以父任為郎,自免歸,徵辟不就,杜門不出十餘年。及延〔熹〕(嘉)初,乃開門延客,游談宴樂。是秋梁冀誅,而協亦病卒,識者以為知命〔一〕。

〔一〕 識者,蔡邕也。

初,冀之盛也,尚書陳霸上疏言其罪,請誅之。上不省。霸知為冀所害,七日不食而死。

戊寅,太尉胡廣、司徒韓縯以阿附梁冀減死一等。

壬午,立皇后亳氏,實鄧後也。後即鄧香之女,香則禹之孫〔一〕。初後母宣起於微賤,間香生後。後適梁紀,故後冒姓梁氏。紀姊子孫壽,冀之妻也,進後入掖庭,有寵。立為皇后,惡梁姓之同,改為亳氏。

〔一〕 按范書梁冀傳注曰:“香蓋掖庭署人之名也。”不言是鄧禹之孫。又續漢五行志曰:“先是亳後因賤人得幸。”鄧氏貴重,不當屢易其姓,且立為後,不即復鄧氏姓,其非鄧禹後裔明矣。

封宣為長安君,追尊香為車騎將軍,安陽侯。宣子演封南頓侯,位特進。

後複姓鄧氏,徙宣為昆陽君,演子康〔比〕(北)陽侯〔一〕,賞賜巨萬。封平梁冀之功也〔一〕。

〔一〕 據黃本改。續漢郡國志中南陽郡有比陽縣,范書作“沘陽”。

〔二〕 “封平梁冀之功也”上當脫封宦者五侯事,即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貝瑗東武陽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陽侯。

白馬令李雲上書,移副三府曰:“故大將軍梁冀雖持權日久,今得誅之,猶召家臣殪而殺也。而猥封謀臣萬戶,高祖聞之,得無見非?西北列將,得無不事?孔子曰:‘帝者,諦也。’〔一〕今官位錯亂,小人日進,財貨公行,政治日消,是帝欲不諦乎?”上得雲奏,大怒,送雲黃門北寺,使中常侍管霸與御史、廷尉雜考之。弘農五官掾杜眾傷雲以忠獲罪,上書願與同日死。帝愈怒,遂並下廷尉。

〔一〕 李賢引春秋運斗樞曰:“五帝修名立功,修德成化,統調陰陽,招類使神,故稱帝。帝之言諦也。”鄭玄注云:“審諦於物色也。”

廷尉奏“雲不遜,欲獲抗直之名;眾遠為邀訴,皆大逆不道,請論如律”。霸入奏,上在濯龍池,霸跪言曰:“雲,野澤愚夫;眾,郡中小吏,出於狂戇,不足加罪。”上謂霸曰:“使‘帝欲不諦’,是何等語,而常侍欲原之邪?”顧小黃門吳伉可其奏。

大鴻臚陳蕃上疏救雲曰:“臣聞所言,雖不識禁忌於上,其意歸於憂國,但違將順之禮。禮譏暴諫,然亦有狂狷愚忠。不顧誅族之禍者,古今有之。是以高祖忍周昌不諱之言,孝成皇帝赦朱雲腰領之誅〔一〕。二主非不忿,此二臣以忠不思難,皆不罪之。今日殺李雲,天下猶言陛下誅諫臣,所以臣敢觸龍鱗也。”上不從,雲、眾死獄中,蕃免歸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