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桓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一

〔一〕 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閔子馬之語。楊伯峻曰:“此蓋古時習語。荀子大略篇‘禍與福鄰,莫知其門’,淮南子人間篇‘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 ’,文子微明篇亦有此語。其意相近。”

〔二〕 見論語鄉黨,原文無“有” 、“動”二字。

〔三〕 出詩大雅板。

〔四〕 李賢引漢官儀曰:“前驅有雲罕、皮軒、鑾旗車也。”

〔五〕 見詩大雅雲漢。宮,宗廟也。

〔六〕 見易萃卦。

〔七〕 漢書儒林傳曰:“霍氏外孫代郡太守任宣坐謀反誅。宣子章,為公車丞,亡在渭城界中,夜玄服入廟,居郎間,執戟立廟門,待上至,欲為逆,發覺,伏誅。”

十月,司空胡廣〔罷〕(薨)。太常黃瓊為司空〔一〕。

〔一〕 范書桓帝紀言瓊任司空於“ 閏月庚午”。

十一月辛巳,京師地震。詔百官上封事,靡有所諱。〔舉至孝〕獨行之士各一人〔一〕。

〔一〕 據范書崔寔傳補。

安平崔寔郡舉詣公車,稱病不對。退而論世事曰:“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其患在世承平,政漸衰而不改,俗漸弊而不悟,習亂安危,忽不自覺。或耽荒嗜欲,不恤萬機;或悅眾言,莫知所從;或見信之臣,懷寵苟免;或疏遠之士,言以賤廢。是以紀綱弛而不振,智士捐而不用,悲夫!

自漢興以來,三百餘年矣〔一〕,政令刓瀆,上下懈怠,風俗雕弊,人民偽巧,百姓囂然,復思中興之功矣。救世之術,豈必〔體〕堯舜而治哉〔二〕?期於狃絕拯撓,去其煩惑而已。是以受命之君,創製改物;中興之主,匡時補失。昔盤庚遷都,以易殷民之弊;周穆改刑,而正天下之失〔三〕。俗人守古,不達權變,苟執所聞,忽略所見,焉可與論國家之事哉!故言事者,頗合聖聽,於今須有可采,輒見掎奪〔四〕。何者?其頑士則闇於時權,其達者則寡於勝負〔五〕。斯賈誼所以見悲於上世也,雖使稷、契〔復存〕〔六〕,猶不能行其志,而況下斯者乎?

〔一〕 范書崔寔傳作“三百五十餘歲矣”。

〔二〕 據政論補。

〔三〕 書呂刑:“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注曰:“呂侯以穆王命作書訓,暢夏禹贖刑之法,更從輕,以布告天下。”

〔四〕 賈逵國語注曰:“從後牽曰掎。”

〔五〕 政論“寡於勝負”作“寡不勝眾”。

〔六〕 據政論補。

春秋之義,量力而舉,度德而行〔一〕。今已不能用三代之法,故宜以霸道而理之。重賞罰,明法術,自非上德,嚴之則治,寬之則亂,其理然也。為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致攻。故德教者,治世之粱肉;刑法者,救亂之藥石也。今以德除殘,是猶粱肉治疾也,欲望療除,其可得乎?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御安轡馬而忘其銜,四牡橫馳,皇路險傾,必將鉗勒鞭撻,以救奔敗,豈暇鳴鑾,從容平路哉〔二〕!”

〔一〕 隱公十一年左傳曰:“息侯伐鄭,大敗而還。君子曰:‘不度德,不量力,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二〕 李賢引家語曰:“古者天子以德法為銜勒,以百官為轡策。善御馬者,正銜勒,齊轡策,鉤馬力,和馬心,故口無聲而極千里。善御人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齊人物,和安人心,故刑不用而天下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