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桓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一

〔二〕 范書作“河南尹”。然華陽國志漢中士女作“遷京兆尹”,與袁紀同。恐范書誤。

吳佑字季英,陳留長垣人。父恢南海太守,欲漆簡寫尚書章句。時佑年十二,諫恢曰:“今君逾江湖,越五嶺,僻在海邊,風俗雖陋,然多珍玩,上為朝廷所疑,下為權豪所望〔一〕,此書若成,必載兼兩〔二〕。昔馬援以薏苡興謗〔三〕,王陽以衣囊徼名〔四〕,嫌疑之際,先賢所慎,願君少留意矣。”恢笑而撫其首曰:“吳氏世不乏季子矣〔五〕。”遂然其意,輟而不寫。佑年二十,喪父,服除,居無擔石之蓄,不受宗人之遺,牧豬長羅澤中〔六〕。年四十餘,乃為郡吏,舉孝廉,遷膠東侯相,政尚清靜,以身率下,以褒賢賞善為務。吏民有以罪過相告訴者,佑輒閉閣自責,良久然後問之。民有詞訟,先命三老、孝悌喻解之;不解,佑身至閭里自和之,自是之後,吏民不忍欺。

〔一〕 李賢曰:望,“希望其贈遺也”。

〔二〕 李賢曰:“車有兩輪,故稱兩也。”

〔三〕 范書馬援傳曰:“初援在交址,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軍還,載之一車。及卒,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與於陵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帝益怒援。”袁紀未載此事。

〔四〕 漢書王吉傳曰:吉字子陽。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皆好車馬衣服,其自奉養極為鮮明,而亡金銀錦繡之物。及遷徙去處,所載不過囊衣,不畜積余財,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傳“王陽能作黃金”。

〔五〕 周壽昌曰:“佑字季英,故其父恢以季札喻之。”按季札乃吳之賢人,而佑姓吳,字又作季英,故謂吳氏不乏季子。

〔六〕 范書吳佑傳作“牧豕於長垣澤中”。東觀記、續漢書亦同。按水經注濟水曰:“圈稱又言:‘長垣縣有羅亭,故長羅縣也。’地理志曰: ‘王莽更長羅為惠澤。’後漢省並。長垣有長羅澤,即吳季英牧豬處也。”據此長垣澤本名長羅澤,以後歸長垣縣,故亦稱長垣澤,袁紀因其舊稱。

十月,司徒趙誡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故太尉胡廣為司空。

二年(戊子、一四八)
正月甲子,皇帝加徽號〔一〕。
〔一〕 范書作“加元服”。按禮記大傳曰:“聖人南面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注曰:“徽號,旌旗之名也。”元服,漢書昭帝紀師古註:“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 加徽號,加元服,皆新帝即位後必行之禮。

庚午,大赦天下,賜王侯已下金帛各有差。

四月丙子,立都鄉侯子為平原王〔一〕。

〔一〕 范書桓帝紀作“帝弟碩為平原王”。皇后紀作“帝弟平原王石”,河間孝王開傳同帝紀。又通鑑“碩”作“顧”。侯康以為“碩”是,“ 石”乃聲近之誤。按袁紀上卷言封帝弟名為都鄉侯,此又言名子為平原王,與范書、通鑑又異,未知孰是。

五月癸丑,北宮德陽殿火。

六月,立〔經〕(徑)城侯〔理〕(悝)為清河王,改清河為甘陵〔一〕。

〔一〕 據范書及續漢郡國志改。

七月,京師大水。

十月,長平盜賊陳景自號為皇帝子〔一〕,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