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桓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一

八月,立皇后梁氏〔一〕,太后之妹也。初為蠡吾侯妃,未及成禮,而帝即位,後入掖庭,數月立為皇后。

〔一〕 通鑑考異曰:“皇后紀、袁紀皆雲八月而無日,帝紀雲‘七月,乙未’。以長曆考之,七月戊申朔,無乙未。乙未,八月十八日也。”

九月,京師地震。

甘陵人劉文謀立清河王為帝,●閉門拒文,事發覺伏誅。貶●為尉氏侯,徙桂陽郡,●自殺。

冀於是誣太尉杜喬、故太尉李固與文通謀,喬、固皆下獄。固門生勃海王調等十餘人負鈇鑕詣闕理固。大將軍長史吳佑傷固之枉,與冀爭之,冀怒不從。從事中郎馬融主為冀作章表,融時在坐,佑謂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若誅,卿何面目示天下人!”冀怒而起,出。喬、固遂死獄中,郡守承旨殺之。

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父郃為漢司徒〔一〕。固耽志於學,雖三公子,嘗自負書,千里尋師,親給灑埽,學行根深,無所不貫。四方之士自遠而來,僉曰: “復至公輔矣。”

〔一〕 郃,原錯作“邰”,逕改之。

初,固二子憲公、季公,並為長吏,聞策免,皆棄官歸。固知罪之將及,乃命二公將小子燮還鄉里。固女文姬涕泣曰:“李氏滅矣!自太公以來,積德累仁,何故遇此?”密與二公謀共逃燮,實言還京師矣〔一〕,鄉人信之。後被郡書,二公皆受害〔二〕。

〔一〕 “實”,黃本作“室”,皆誤。疑當作“宣”。范書作“託”。

〔二〕 范書李固傳注引袁宏紀曰: “基字憲公,茲字季公,並為長史,聞固策免,並棄官亡歸巴漢。南鄭趙子賤為郡功曹,詔下郡殺固二子。太守知其枉,遇之甚寬,二子託服藥夭,具棺器,欲因出逃。子賤畏法,敕吏驗實,就殺之。”今本多有脫誤,然難以補入,錄此備考。又續漢書曰:“基,郾師長。 ”又范書李固傳曰:“州郡收固二子基、茲於郾城,皆死獄中。”沈欽韓曰:“傳雲遣二子歸鄉里,又雲下郡收固三子,基、茲之死,當在漢中本郡,雲郾城誤。” 按,沈說是。

王成者,固之仆隸也〔一〕。文姬厚為其資,以燮屬成曰:“君執義於公家,其日久矣,是以臨危託君以六尺之孤。若李氏復存,君之名義齊於程杵,富貴榮華與君同之。”成為義士,乃將燮往徐州界,變姓名,為酒家僕,〔而成〕賣卜於市,陰相往來。會赦得免,而成病卒,燮厚葬之,四時祭焉〔二〕。

〔一〕 范書李固傳作“門生”。續漢書、華陽國志亦同。沈欽韓曰:“案傳雲燮從受學,則非仆隸也。”

〔二〕 “而成”二字據范書、續漢書補。又華陽國志漢中士女曰:“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時,二兄亦死。燮為姊所遣,隨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傭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可補袁紀之不足。又范書李固傳注引謝承書曰:“燮遠遁身於北海劇,託命滕咨家以得免。”與諸書均異。

燮既歸,文姬涕泣相對,因屏人而言曰:“先公蹇蹇,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然梁氏久暴,動脅主威,令弟幸全血屬,豈非天乎!宜杜絕眾人,慎勿令斥言加於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連主上則禍重至矣。”燮敬從姊言,卒以獲全〔一〕。燮學行才藝亞於固,官至京〔兆〕尹卒〔二〕。

〔一〕 華陽國志漢中士女趙子賤妻韓樹南傳曰:“及固小子燮得還,子賤慮燮報仇,賃人刺之。燮覺,告郡殺子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