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順皇帝紀上卷第十八

閏月丁亥,日有蝕之。

十二月甲寅,京都地震。詔百寮上封事,靡有所諱。

永和元年(丙子,一三六)
春正月己巳,大赦天下。
詔問公卿北鄉侯宜加謚列昭穆與木主否,群僚皆謂宜加謚。司隸校尉周舉議曰:“北鄉侯本非正統,奸臣所立,立未逾歲,年號未改,皇天不佑,大命夭昏。孔子作春秋為制,王子猛不稱崩〔一〕,魯子野不書葬〔二〕。北鄉無他功德,以王禮葬,於事已崇,不宜稱謚。”上從之。

夏四月壬寅,追號皇后母開封君。

冬十月丁未,永福殿火〔一〕。

〔一〕 范書順帝紀、揚厚傳及續漢志均作“承福殿”。

丙子,太尉龐參以久病策罷。故司空王龔為太尉〔一〕。

〔一〕 按十年辛巳朔,無丙子。范書作“十一月”是。又王龔為太尉,范書作“十一月乙巳”。

十月〔一〕,武陵太守奏蠻夷望上恩,請入貢,比漢民。議者以為可聽。尚書令虞詡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以蠻夷獸心,貪婪難整。是故羈縻綏撫,受而不逆,叛而不追。今賦而稅之,必有怨叛,叛而伐之,必復興士眾。計其所得,不價所費,必有後悔之不追。”上不從。

〔一〕 前有十月,此不當復出。或系衍文,或乃十一、二月之誤。

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父經為獄吏,常效於公之治獄。及詡之生,經曰:“吾雖不能及於公,子孫可至九卿。”故字曰升卿。少失父母,與祖父母居。年十三通尚書,國相見而奇之,欲以為吏。詡曰:“祖母年九十,居貧,非詡無以供養。”乃止。

二年(丁丑、一三七)
春,武陵蠻夷以貢非舊約叛。
三月乙卯,司空王卓薨。丁丑,光祿勛郭〔虔〕(乾)為司空。〔一〕

〔一〕 據范書及袁紀下文改。

夏四月丙申,地震。

五月癸丑,山陽君宋姚有罪,歸里舍。

秋七月,日南蠻反。交址刺史樊演出討失利,寇遂攻掠郡縣。上甚憂之,議者宜遣大將軍發荊、揚、兗、豫四萬人赴救。

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議曰:“荊、揚安穩,發其吏救之可也。今荊、揚盜賊盤結,武陵、南郡〔蠻〕夷未集〔一〕,長沙、桂陽數被徵發,難復擾動,其不可一也。兗、豫之民,聞萬里征役,無有還期,恐十五萬戶不得一士,郡縣迫促,懼有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如)有瘴氣〔二〕,恐死者十四五,必道路奔散不能禁,其不可三也。士卒比到,萬里疲勞,不可復斗,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里為程,九千餘里,三百日乃到。計人日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三〕,尚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自致費〔且〕(但)若此,〔四〕其不可五也。設使軍到,死亡者眾,不足當,復益發,此為刻割心腹而樂四支〔五〕,其不可六也。今二郡徒叛,還自相攻,但坐徵發之故,何況乃發四州赴萬里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將尹就使益州,益州諺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後就征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因其民困,旬月破滅殄盡。此發將無益之效,州郡(不)可任之驗也〔六〕。可但選有勇略仁惠,以為刺史、太守,勿與爭鋒,以恩信招來,赦殺傷之罪,以息發軍。故并州刺史祝良性多勇決;及張喬前在益州,實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也。文帝遣馮唐即赦魏尚〔為〕雲中太守,就拜龔舍為泰山太守〔七〕,祝良等可用,皆宜即拜,便道之官。”於是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址太守,二郡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