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順皇帝紀上卷第十八


劉秀當為天子”者,蔡少公也。見袁紀卷一。

二年(癸酉、一三三)
夏四月丁丑,封虎賁中郎將冀為襄邑侯。執金吾商上書陳讓,辭意惻至,書十餘上,上遂聽許。
爵阿母〔宋〕(宗)娥為山陽君〔一〕。尚書左雄諫曰:“臣聞高祖約,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封。孝安皇帝封江京、王聖等,皆有地震之異。永建二年,封陰謀之功〔二〕,又有日蝕之變。通道術之士,或歸於封爵不時之咎。方今青、徐饑饉,盜賊未息,陛下乾乾勞思以濟民〔三〕,宜清淨無為,以求天意。誠不應追錄小恩,以虧大典。”上不從。

〔一〕 據范書、續漢書及袁紀本卷永和二年五月史文改。

〔二〕 胡三省曰:“不見於史。”

〔三〕 易乾卦曰:“君子,終日乾乾。”疏曰:“乾乾,言每恆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

雄復諫曰:“臣聞君莫不好忠正,惡讒諛;而臣莫不以忠得罪,以讒得幸。蓋忠言難入,讒言順耳易從也。夫刑罪,人情之所甚惡也。是以世俗為忠者少,而習諛者多。故令人主數聞其美,稀知其過,迷而不悟,至於危亡。臣伏見尚書故事〔一〕,無乳母賜爵之制。唯先帝時阿母王聖為野王君,造生殘賊廢立之禍,生則為天下所咀嚼,死則為海內所共快。桀、紂貴為天子,而庸仆惡以為比,以其富而無義也。夷、齊賤於匹夫,而王侯爭與為類,以其貧而有德也。今阿母躬蹈儉約,以身率下,群僚蒸庶,莫不向風。而與王氏並同爵號,懼違本操,失其常願。愚以為人心不相遠,其所不安,遠近一也。王聖之禍,未絕於口,傾覆之勢,危於壘卵。臣請歲以錢千萬給阿母,內可以盡恩愛之親,外可以不為吏民之所怪也。”上卒不從。

〔一〕 胡三省曰:“漢故事,皆尚書主之。”

雄字伯豪,南〔陽〕郡涅陽人也〔一〕。居貧好學經,常以“服勤不足,學足。學者懈怠,宜崇經術,繕治太學”。既為尚書而陳之,帝從其言,更增弟子科〔二〕,除儒者為郎百餘人。

〔一〕 據洪亮吉說補。

〔二〕 范書左雄傳曰:“詔試明經者補弟子,增甲乙兩科:員各十人。”

雄上言曰:“郡國孝廉,古之貢士,出則宰民,宣協風教。若其面牆,無以施化,招災致禍,為害不細。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一〕禮:‘四十彊而仕。’〔二〕請自今孝廉不滿四十不得察舉,皆先詣公府,諸生試家法〔三〕,文吏試箋奏〔四〕,覆之端門〔五〕,練其虛實,以觀異能,以美風俗;有不承科,正其罪法。”帝從之。詔“郡國孝廉年四十已上,考德行,試其經。奏其茂才異行如顏淵、子奇,不拘年齒”。

〔一〕 見論語為政。

〔二〕 見禮記曲禮上,“彊”上原有“曰”字。

〔三〕 李賢曰:“儒有一家之學,故稱家法。”

〔四〕 胡三省引漢雜事曰:“凡群臣之書,通於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章者需頭稱‘稽首上聞’,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奏者亦需頭,其京師官但言‘稽首言’,下言 ‘稽首以聞’,其中有所請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卿校送謁者台也。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言’,下言‘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 ‘某官臣某甲、乙上。’”

〔五〕 胡三省曰:“宮之正南門曰端門,尚書於此受天下章奏,令舉者先詣公府謂試,以副本納之端門,尚書審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