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順皇帝紀上卷第十八

夫人君之有政,猶水之有堤防,堤防完全,雖遭雨水霖潦,不能為變。政教一立,暫遭凶年,不足為憂。誠令堤防穿漏,萬夫同力,不復能救。政教一壞,賢智馳騖,不能復還。今堤防雖堅,漸有孔穴。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心腹痛則四支不舉,故臣所憂,在腹心之疾,非四支之患。臣以為堅堤防,務政教,先安心腹,厘理本朝,雖有寇賊、水旱之變,不足介意也。〔
誠〕(臣)令堤防壞〔漏〕(陋)〔一〕,心腹有疾,雖無水旱之災,天下固不可不憂矣。

〔一〕 皆據黃本改。

臣父故司徒臣郃,受先帝厚恩,子孫不敢自比於余隸〔一〕,故敢圖書,悉心以對,不敢虛進。

〔一〕 隸本賤稱,此乃官宦子弟自謙之辭。

扶風馬融獨對曰:

臣聞“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一〕。夫陰陽剛柔,天地所以立也。取仁於陽,資義於陰,柔以施德,剛以行刑,各順時月,以厚群生。帝王之法,天地設位,四時代序。王者奉順,則風雨時至,嘉禾繁植;天失其度,則咎徵並至,饑饉荐臻。今科條品制,〔四時〕禁令〔二〕,所以承天順民者,備矣,悉矣,不可加矣。然而〔天猶有〕不平之效,〔民〕猶有咨嗟之怨者〔三〕,百姓屢聞恩澤之聲,而未見惠和之實也。

〔一〕 見易說卦。

〔二〕 據通鑑卷五十一引補。

〔三〕 皆據通鑑卷五十一引補。

今從政者變忽法度,以殺戮威刑為能賢。問其國守、相及令、長何如?其稱之也曰“太急”,其毀之也曰“太緩”。夫急致寒,緩致燠,二者罪同,而論者許急,此陰陽所以不和也。復之之道,審察緩急之謗譽,鈞同寒燠之罪罰,以崇王政,則陰陽和也。好惡既明,則宰官之吏,知所避就。又正身以先之,嚴以□之,不變則刑罰之。夫知為善之必利,為惡之必害,孰能不化?則官良矣。

臣聞洪範八政,以食為首〔一〕;周禮九職,以農為本〔二〕。民失耕桑,饑寒並至,盜賊之原所由起也。古之足民,仰足以養父母,府足以畜妻子。然後敦五教,宣三德,〔三〕則休嘉之化可致也。夫足者,非能家給而人足,量其財用,為其制度。故嫁娶之禮儉,則昏姻以時矣;喪制之禮約,則終者掩藏矣;不奪其時,則農夫不失矣。夫妻子以累其心,產業以重其志,舍此而為非者,雖有必不多矣。今則不然,此盜賊所以不息。誠使制度必行,禁令必止,則士者不濫法式之外,百工不作無用之器,商賈不通難得之貨,農夫不失三時之務〔四〕,各安所業,則盜賊消除,災害不起矣。

〔一〕 八政者: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洪範注曰:“食,勸農業也。”

〔二〕 周禮大宰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養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斂疏材。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執事。” 鄭司農云:“三農,平地山澤也。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

〔三〕 五教,文公十八年左傳史克曰:“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三德,書洪範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又周禮師氏曰:“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又禮記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按袁紀所言三德,當以周禮說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