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十八章


朱成矩搖頭說:“不然,不然。我的意思是,必須先使闖王信我們決不走,不
再對我們防範,然後抓住時機,突然而去,動如脫兔,使他追之不及。”
劉靜逸說:“闖王思慮周密,又有宋獻策等人為之羽翼,恐怕不會給我逃走機
會。如無機會逃走,看來不出三月,小袁營已經不復存在矣。”
袁時中的心頭上格外沉重,背上冒出汗珠,將焦急的眼光轉向劉玉尺的臉上。

劉玉尺態度鎮靜,一如平日,分明劉靜逸和朱成矩想到的種種困難,他早已
“籌之熟矣”。他故意沉默片刻,使大家冷靜下來,然後淡淡一笑,輕捻短須,用
極其平靜的聲音說道:
“當時我們決計投闖,求親,今日決計離開,都有道理。蓋此一時,彼一時也。
從目前看來,縱然闖王無意吃掉小袁營,我們也應離開,不必久居‘闖’字旗下。
何況闖王已經將小袁營化為老府一隊,以部曲看待我們。未來吉凶,明若觀火,不
走何待?”
朱成矩間:“如何走法?”
劉玉尺回答:“山人自有良策,暫時還不能奉告。”
袁時中急切地問:“何時可走?”
劉玉尺含笑回答:“山人昨夜卜一文王神課①,知道半月內即可全師遠走高飛。
但究竟如何走法,到時再定。”

①文王神課——即文王課,舊日流行的卜卦方法的一種。按照《易經》卜卦方
法,用三個銅錢代替蓍草。

袁時中又問:“往哪兒逃走?”
“東南為宜。”
“你算準了可以全營逃走?”
“此是何等大事,山人豈敢妄言。”
劉玉尺在參加袁時中起義以前,鄉試三考不中,只好隱居故鄉,教蒙館①與讀
書為生,鬱郁無聊。雖然豫東是一馬平川地方,他卻自稱山人,一則表明他無意功
名利祿,標榜清高;二則顯示風雅,抬高身價。自從他做了袁時中的軍師以後,已
經算是“出山”,所以不再以山人自居,但遇著想出奇謀妙計,心中得意,談起話
來,仍然不由得自稱山人。這是因為,他在起義前常看民間唱戲,諸葛亮身為蜀漢
丞相,仍然自稱山人,給他的印象很深,被他模仿。現在袁時中等聽他的口氣,看
他的神氣,又聽他自稱山人,果然都信他必有妙計,心情為之稍寬。袁時中笑著說:

①蒙館——教初學兒童的私塾或家塾。

“但願軍師有神機妙算,使小袁營得能平安走脫!”
劉玉尺站起來說:“老府耳目眾多,我們不宜聚談過久。”他又專對時中說:
“將軍,山人先走一步,晚飯請不必相候。晚飯之後,請將軍在大帳稍候,山人再
來與將軍細談。”
他帶著十分自信的神氣,先向袁時中躬身一揖,又向朱、劉二人略一拱手,匆
匆地走出帳去。他給袁時中等留下了一團希望和寬慰,但隨即在希望中產生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