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四章


清國的朝政大權和軍權牢牢地拿到他一個人手中;二是再對心懷不滿的肅親王豪格
搞一次懲罰,除掉日後的禍患。
多爾袞在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之初,利用濟爾哈朗思想上的弱點,不失時機地
建立他的專政體制。濟爾哈朗的父親名叫舒爾哈赤,是努爾哈赤的同母兄弟,協助
努爾哈赤起兵,反抗明朝,吞併建州各部,戰功卓著,聲名不下於努爾哈赤。大概
是由於疑忌心理,努爾哈赤忽然搞去了舒爾哈赤的兵權,將他禁錮起來,隨後又秘
密殺掉,又殺了舒爾哈赤的兩個兒子。這一件努爾哈赤殺弟的慘案並沒有冠冕堂皇
的理由,所以在努爾哈赤生前不允許隨便談論,他死後在皇室和群臣中也不許談論。
當父兄們被殺害的時候,濟爾哈朗尚在幼年,由伯父努爾哈赤養大,也受皇太極的
恩眷,初封為貝勒,後封為親王。這一件家庭悲劇在他長大後從來不敢打聽,更不
敢對伯父努爾哈赤有懷恨之心,從小養成了一種謹慎畏禍的性格,只希望保住親王
的祿位,在功業上並無多的奢望。多爾袞平日看透了濟爾哈朗性格上這些弱點,所
以拉住他共同輔政,為自己實現獨專國政的野心做一塊墊腳石,以後不需要的時候
就一腳踢開。
大清國的武裝力量分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基本武裝是滿洲八旗。
滿洲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原來上三旗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兩黃旗的
旗主是皇太極,而正藍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天命元
年時被封為和碩貝勒,是滿族開國時的核心人物之一。這上三旗等於皇帝的親軍,
平時也由上三旗拱衛盛京。天聰五年(1631),莽古爾泰參加圍攻大凌河城的戰役,
他因本旗人員傷亡較重,要求調回瀋陽休息,同皇太極發生爭吵。莽古爾泰一時激
動,不由得緊握刀柄,但剛剛將腰刀拔出一點,被皇太極身邊的戈什哈撲上前去,
奪下腰刀。莽古爾泰因此犯了“御前露刃”的罪,革掉大貝勒封號,奪去五牛錄①,
人員撥歸兩黃旗,又罰了一萬兩銀子。又過了一年多,莽古爾泰暴病而亡,他這一
旗的力量便大大衰弱,內部也分化了。多爾袞擔任輔政之後,就同濟爾哈朗一商量,
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而將他的同母弟多鐸所率領的正白旗升入上三旗。原來屬於
皇帝親自率領的兩黃旗,如今就歸幼主福臨繼承。但福臨尚在幼年,兩旗的重大問
題都由多爾袞代為決定。有時多爾袞也通過兩宮皇太后加以控制。這樣,上三旗的
指揮權就完全落在他的手中。

①牛錄——清八旗組織的基層單位。一牛錄為三百人。

滿洲政權的多年傳統是各部中央衙門分別由親王、貝勒管理,稱之為“十王議
政”。多爾袞與濟爾哈朗一商量,於崇德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召集諸王、貝勒、貝子、
公、大臣會議,當眾宣布停止這一傳統制度。大家聽了以後,小聲議論一陣,懾於
多爾袞的威勢,不得不表示同意。自從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