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七章


就靠這一些不管用的老弱殘兵。”
崇禎明白吳三桂的救兵已經沒有指望,守城兵力空虛,亡國滅族的慘禍已經來
到眼前,驀然出了一身冷汗,渾身戰慄,幾乎不能自持。但是他畢竟是一位秉性剛
烈的皇帝,霎時過去,他恢復了常態,嘆氣說:
“土木之變①,英宗皇爺陷敵。也先兵勢甚盛,挾英宗皇爺來到北京城下,認
為北京唾手可得。那時國家何等危急,可是朝中有一個兵部尚書于謙,指揮京營迎
敵,打退也光,使京城轉危為安。如今朕非亡國之君,可是十七年來,滿朝文武泄
泄沓沓②,徒尚門戶之爭,無一忠心謀國之臣,倘若朝中有半個于謙,何至會有今
日!”說畢,隨即痛哭。

①上木之變——明英宗於正統十四年(1449)率大軍在土木堡遇到也先所率蒙
古族瓦刺部以隊,明軍潰敗,英宗被俘。
②泄洲沓沓——空言亂政。

王承恩又跪下說:“這是氣數,也是國運,請皇爺不必傷心。”
崇禎哽咽說:“雖是國運,可是倘非諸臣誤朕,國運何竟至此!只說從天啟至
今二十年中,國家何嘗沒有人才,沒有邊才①。皆因朝廷上多是妨功害能之臣,蒙
蔽主上,阻撓大計,陷害忠良,使人才不但往往不得其用,而且不得其死。從天啟
朝的熊廷弼、孫承宗算起,到本朝的楊嗣昌等人,都是未展抱負就群起攻汗,使朝
廷自毀長城,而有今日之禍。朕非亡國之君,而遇亡國之事,死不瞑目!”說畢,
又一陣淚如泉湧,掩面嗚咽。

①邊才——邊防人才。

王承恩知道亡國慘禍已經臨頭,城陷只在一二日內,也忍不住伏地悲哭,卻不
知拿什麼話安慰皇上。幾個乾清宮中較有頭面的太監都因為亡國慘禍已經來到眼前,
十分關心王承恩和皇上的談話,屏息立在窗外。這時聽見主奴二人一個坐在龍椅上,
一個跪在地上,相對嗚咽,他們有的偷偷揩淚,有的輕輕走開,到別處哭出聲來。

過了一陣,崇禎命王承恩起來,問道:“沒有辦法給吳三桂送去手詔,催他火
速率騎兵來救京師?”
王承恩猶豫片刻,躬身說道:“兵部已無辦法送出皇爺手詔,請容奴婢此刻再
去同廠臣密商,厚給賞銀,無論如何,今夜派遣一個忠心敢死之人,縋出城去,前
往永平和山海關方面,將皇上手詔送到吳三桂軍中。”
崇禎明知他的手詔縱然能夠送出,也已經是緩不濟急。但是哪怕只有一線希望,
他也決不肯放棄。他望著王承恩,滾出眼淚,哽咽說道:
“你趕快去吧!”
自從得到李自成的大軍越過宣府訊息以後,乾清宮每日中午和晚上都遵照崇禎
諭旨,皇帝用膳時不再奏樂,菜餚減少到只剩下十幾樣,這叫做“撤樂減膳”。今
日北京已經被圍,西直門和阜成門方面曾經有幾陣炮聲傳入大內,所以今日崇禎的
晚膳更是食不下咽。但是他擔心今夜李自成的人馬會開始猛烈攻城,他需要勉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