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下



【譯述】盜賊雖說是小人中的英雄,但也有他自己的見識。富有人家如果在平時不是對窮人苛刻盤剝,而且又樂善好施,又能為人們提供各種方便。於是,在盜賊燒殺搶掠的時候,仍然還是會保全他們,並且,也不忍心燒毀他們的房屋。盜賊們大肆搶劫殺戮的家庭,大多是那些罪惡累累、為富不仁的人。因此,富有人家應當自我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評析】"多行不義必自斃",對此連強盜、士匪都能恪守,世人所為應以此為戒,多做義事、善舉,這樣就會或遲或早得到善報。

失物不可亂猜疑

【原文】家居或有失物,不可不急尋。急尋,則人或投之僻處,可以復收,則無事矣。不急,則轉而外出,愈不可見。又不可妄猜疑人,猜疑之當,則人或自疑,恐生他虞;猜疑不當,則正竊者反自得意。況疑心一生,則所疑之人揣其行坐辭色皆若竊物,而實未嘗有所竊也。或已形於言,或妄有所執治,而所失之物偶見,或正竊者方獲,則悔將何及?

【譯述】家中過日子,有時不免會丟失東西,對此,不能不趕快尋找。如果你及時尋找的話,偷竊的人看見風聲太緊,就會把東西扔到僻靜處,你就可以把失物找回去。如果東西丟失後,不是馬上尋找,丟失的東西就會被小偷轉移出去,就更不能找到了。另外,家裡丟失了東西,不要隨便猜疑人。困為,如果猜中了,小偷就會感到心虛,恐怕會生出其他的事情;如果猜疑不當,那樣偷東西的人會反而感到高興。何況疑心一生,你看到的被你懷疑的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像偷東西的人,但是,實際上被懷疑的人並沒有偷東西。有時你把這種懷疑說出去,有時沒有任何根據地把被懷疑的人抓去治罪,丟失的東西卻又找到了,或者是真正偷東西的人剛剛被抓住,這時,你再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評析】古有寓言"人有亡斧者"。說的是一個人家丟了一把斧頭,就懷疑為鄰居兒子所為,於是,他看到鄰居兒子的一舉一動都像偷斧子的樣子,結果冤枉了鄰居的兒子。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丟了東西不要輕易懷疑別人,否則,既不利於尋找丟失的東西,又不利於抓住真正的賊,結果是偷東西的未必可惡,丟東西的人反而由於亂懷疑人則顯得不令人同情,反而讓人生厭。

和睦鄰居以防不虞

【原文】居宅不可無鄰家,慮有火燭,無人救應。宅之四圍,如無溪流,當為池井,慮有火燭,無水救應。又須平時撫恤鄰里有恩義,有士大夫平時多以官勢殘虐鄰里,一日為仇人刃其家,火其屋宅。鄰里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後,非惟無功,彼更訟我,以為盜取他家財物,則獄訟未知了期。若不救火,不過杖一百而已。"鄰居甘受杖而坐視其大廈為灰燼,生生之具無遺。此其平時暴虐之效也。

【譯述】你居住的家,周圍不可沒有鄰居。不然的話,一旦遇有火災,就沒有人前來救應。住宅的周圍,如果沒有溪流,應該挖個水池或水井,否則,一旦不慎失火,就沒有水用來撲火。此外,與鄰居相處還應該在平時與鄰里搞好關係。有位士大夫平日依仗權勢殘害相鄰。一天,有仇人來殺他的家人,燒他的房子,鄰居不但不救,反而互相告誡說:"如果大家去救火,火被撲滅後,不但沒有功勞,反而還要誣告你偷了他家的錢財,那樣官司不知要打到什麼時候。如果我們不去救火,頂多不過被打一百杖而已。"對這樣的人家,鄰居們甘願被杖打一百,也不願意去救火,而眼看著他的家化為灰燼,生活用具、物品被燒光。這是他平日殘害鄰居百姓的報應。

【評析】俗話說:"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形象地說明了睦鄰的重要性。事實也確實如此,鄰居相處,平時可以互相照看,緊急時可以互相幫助。但也因為鄰居之間接觸的機會較多,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糾葛,這就要求互相體恤、諒解,不要傷了和氣。尤其是因為孩子之間的小糾紛,更不能聽一面之詞後就火冒三丈,興師問罪,要儘量問清事由,冷靜地妥善處理,儘量保持和睦友好的關係。這則家訓中的例子說明:如果平時不與鄰居和睦相處,特別是依仗權勢欺壓鄰里,到了關鍵時候,特別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出手相助。它告訴我們不僅自己要與鄰里保持友好關係,還應該教育子女,對於鄰人要恭敬有禮,謙虛謹慎,多做好事,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