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擁篲,【集解】:李奇曰:“為恭也。如今卒持帚者也。”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集解】:蔡邕曰:“不言帝,非天子也。”【索隱】:按:蔡邕雲“不言帝,非天子也”。又按:本紀秦始皇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已有故事矣。蓋太上者,無上也。皇者德大於帝,欲尊其父,故號曰太上皇也。心善家令言,【索隱】:顏氏按:荀悅雲“故雖天子必有尊也,無父猶設三老,況其存乎?家令之言過矣”。晉劉寶雲“善其發悟己心,因得尊崇父號也”。賜金五百斤。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雲夢,【集解】:韋昭曰:“在南郡華容縣。”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索隱】:漢紀及漢書作“宵”,劉顯雲相傳作“肯”也。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集解】:如淳曰:“時山東人謂關中為秦中。”秦,形勝之國,【集解】:張晏曰:“秦地帶山河,得形勢之勝便者。”【索隱】:韋昭云:“地形險固,故能勝人也。”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集解】:應劭曰:“河山之險,與諸侯相縣隔,地絕千里,所以能禽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險,由地勢高,順流而下易,故天下於秦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索隱】:服虔云:“謂函谷關去長安千里為縣隔。”按:文以河山險固形勝,其勢如隔千里也。蘇林曰:“百二,百中之二,二十萬人也。”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齊得十二’亦如之,故為東西秦,言勢相敵,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餘諸侯十萬,齊地形勝亦倍於他國,當二十萬人也。”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解】: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勢易也。建音蹇。”晉灼曰:“許慎曰瓴,甕似瓶者。”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集解】:晉灼曰:“齊西有平原。河水東北過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號黃河故曰濁河。”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崔浩云:“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雲海旁出為勃,名曰勃海郡。”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索隱】:以言齊境闊不啻千里,故云“之外”也。齊得十二焉。【集解】:應劭曰:“齊得十之二,故齊湣王稱東帝。後復歸之,卒為秦所滅者,利鈍之勢異也。”李斐曰:“齊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與天下縣隔也。設有持戟百萬之眾,齊得十中之二焉。百萬十分之二,亦二十萬也。但文相避耳。故言東西秦,其勢亦敵也。”蘇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萬人當百萬。言齊雖固,不如秦二萬乃當百萬。”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高祖曰:“善。”賜黃金五百斤。
後十餘日,封韓信為淮陰侯,分其地為二國。高祖曰將軍劉賈數有功,以為荊王,【索隱】:乃王吳地,在淮東也。姚察按:虞喜雲“總言吳,別言荊者,以山命國也。今西南有荊山,在陽羨界。賈封吳地而號荊王,指取此義”。太康地理志陽羨縣本名荊溪。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子肥為齊王,王七十餘城,民能齊言者皆屬齊。【集解】:漢書音義曰:“此言時民流移,故使齊言者還齊也。”【正義】:按:言齊國形勝次於秦中,故封子肥七十餘城,近齊城邑,能齊言者鹹割屬齊。親子,故大其都也。孟說恐非。乃論功,與諸列侯剖符行封。徙韓王信太原。【索隱】:信初都陽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