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索隱】:按:卒謂急卒也。言計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有非常之事。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柰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於艾陵,【索隱】:按:左傳在哀十一年。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索隱】:左傳黃池之會在哀十三年。越入吳,吳與越平也。之上。吳晉爭彊。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城七里而軍。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於五湖。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索隱】:按:左傳越滅吳在哀二十二年,則事並懸隔數年。蓋此文欲終說其事,故其辭相連。破吳三年,東向而霸。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索隱】:按:左傳謂魯、齊、晉、吳、越也,故云“子貢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
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集解】:廢舉謂停貯也。與時謂逐時也。夫物賤則買而停貯,值貴即逐時轉易,貨賣取資利也。【索隱】:按:家語“貨”作“化”。王肅云:“廢舉謂買賤賣貴也,轉化謂隨時轉貨以殖其資也。”劉氏云:“廢謂物貴而賣之,舉謂物賤而收買之,轉貨謂轉貴收賤也。”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
言偃,吳人,【索隱】:家語云魯人。按:偃仕魯為武城宰耳。今吳郡有言偃■,蓋吳郡人為是也。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
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正義】:括地誌云:“在兗州,即南城也。輿地誌雲南武城縣,魯武城邑,子游為宰者也,在泰山郡。”孔子過,聞弦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集解】:何晏曰:“莞爾,小笑貌。”曰:“割雞焉用牛刀?”集解孔安國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集解】:孔安國曰:“道謂禮樂也。樂以和人,人和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集解】:孔安國曰:“從行者。”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集解】:孔安國曰:“戲以治小而用大。”孔子以為子游習於文學。
卜商【集解】:家語云衛人。鄭玄曰溫國卜商。【索隱】:按:家語云衛人,鄭玄雲溫國人,不同者,溫國今河內溫縣,元屬衛故。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
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集解】:馬融曰:“倩,笑貌。盼,動目貌。絢,文貌。此上二句在衛風碩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詩。”子曰:“繪事後素。”【集解】:鄭玄曰:“繪,畫文也。凡晝繪先布眾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也。”曰:“禮後乎?”【集解】:何晏曰:“孔言繢事後素,子夏聞而解知以素喻禮,故曰‘禮後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集解】:包氏曰:“能發明我意,可與言詩矣。”
子貢問:“師與商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集解】:孔安國曰:“言俱不得中。”“然則師愈與?”曰:“過猶不及。”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集解】:何晏曰:“君子之儒將以明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
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索隱】:在河東郡之西界,蓋近龍門。劉氏云:“今同州河西縣有子夏石室學堂也。”【正義】:西河郡,今汾州也。爾雅云:“兩河間曰冀州。”禮記云:“自東河至於西河。”河東故號龍門河為西河,漢因為西河郡,汾州也,子夏所教處。括地誌云:“謁泉山一名隱泉山,在汾州隰城縣北四十里。注水經雲‘其山崖壁五,崖半有一石室,去地五十丈,頂上平地十許頃。隨國集記雲此為子夏石室,退老西河居此’。有卜商神祠,今見在。”教授,為魏文侯師。【索隱】:按:子夏文學著於四科,序詩,傳易。又孔子以春秋屬商。又傳禮,著在禮志。而此史並不論,空記論語小事,亦其疏也。【正義】:文侯都安邑。孔子卒後,子夏教於西河之上,文侯師事之,咨問國政焉。其子死,哭之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