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魯公伯禽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子考公酋立。【索隱】:系本作“就”,鄒誕本作“遒”。考公四年卒,立弟熙,【索隱】:一作“怡”。考公弟。是謂煬公。煬公築茅闕門。【集解】:徐廣曰:“一作‘第’,又作‘夷’。世本曰‘煬公徙魯’,宋忠曰:‘今魯國’。”六年卒,子幽公宰立。【索隱】:系本名圉。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晞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公。【集解】:徐廣曰:“世本作‘微公’。”【索隱】:系本“晞”作“弗”,音沸。“魏”作“微”。且古書多用魏字作微,則太史公意亦不殊也。魏公五十年卒,子厲公擢立。【索隱】:系本作“翟”,音持角反。厲公三十七年卒,魯人立其弟具,是為獻公。獻公三十二年卒,【集解】:徐廣曰:“劉歆雲五十年。皇甫謐雲三十六年。”子真公濞立。【索隱】:真音慎,本亦多作“慎公”。按:衛亦有真侯,可通也。濞,系本作“摯”,或作“鼻”,音匹位反。鄒誕本作“慎公暘”。
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
武公九年春,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正義】:許義反,又音許宜反,後同。西朝周宣王。宣王愛戲,欲立戲為魯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諫宣王曰:“廢長立少,不順;不順,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誅之: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集解】:韋昭曰:“令不行則政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集解】:韋昭曰:“使長事少,故民將棄上。”夫下事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今天子建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集解】:唐固曰:“言不教之順而教之逆。”若魯從之,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集解】:韋昭曰:“言先王立長之命將壅塞不行也。”若弗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集解】:韋昭曰:“先王之命立長,今魯亦立長,若誅之,是自誅王命。”誅之亦失,不誅亦失,【集解】:韋昭曰:“誅之,誅王命;不誅,則王命廢。”王其圖之。”宣王弗聽,卒立戲為魯太子。夏,武公歸而卒,【集解】:徐廣曰:“劉歆雲立二年。”戲立,是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正義】:御,我嫁反,下同。與魯人攻弒懿公,而立伯御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集解】:徐廣曰:“順,一作‘訓’。”【正義】:道音導。順音訓。以為魯後。樊穆仲曰:【集解】:韋昭曰:“穆仲,仲山父之謚也。猶魯叔孫穆子謂之穆叔也。”“魯懿公弟稱,【正義】:尺證反。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固實;【集解】:徐廣曰:“固,一作‘故’。”韋昭曰:“故實,故事之是者。”不乾所問,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宮,【集解】:韋昭曰:“夷宮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廟。古者爵命必於祖廟。”是為孝公。自是後,諸侯多畔王命。
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集解】:徐廣曰:“表雲弗生也。”【索隱】:系本作“弗皇”。年表作“弗生”。是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晉人弒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晉人又弒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長庶子息【索隱】:隱公也。系本隱公名息姑。攝當國,行君事,是為隱公。初,惠公適夫人無子,【正義】:適音的。公賤妾聲子生子息。息長,為娶於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索隱】:左傳宋武公生仲子,仲子手中有“為魯夫人”文,故歸魯,生桓公。今此雲惠公奪息婦而自妻。又經傳不言惠公無道,左傳文見分明,不知太史公何據而為此說。譙周亦深不信然。生子允。【集解】:徐廣曰:“一作‘軌’。”【索隱】:系本亦作“軌”也。登宋女為夫人,以允為太子。及惠公卒,為允少故,魯人共令息攝政,不言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