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私怒,囚季桓子,與盟,乃舍之。七年,齊伐我,取鄆,以為魯陽虎邑以從政。八年,陽虎欲盡殺三桓適,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載季桓子將殺之,桓子詐而得脫。三桓共攻陽虎,陽虎居陽關。【集解】:服虔曰:“陽關,魯邑。”九年,魯伐陽虎,陽虎奔齊,已而奔晉趙氏。【正義】:左傳雲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杜預云:“受亂人故。”
十年,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行相事。齊欲襲魯君,孔子以禮歷階,誅齊淫樂,齊侯懼,乃止,歸魯侵地而謝過。十二年,使仲由毀三桓城,【集解】:服虔曰:“仲由,子路。”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墮城,【集解】:杜預曰:“墮,毀。”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去。【集解】:孔安國曰:“桓子使定公受齊女樂,君臣相與觀之,廢朝禮三日。”
十五年,定公卒,子將立,是為哀公。【索隱】:系本“將”作“蔣”也。
哀公五年,齊景公卒。六年,齊田乞弒其君孺子。
七年,吳王夫差彊,伐齊,至繒,徵百牢於魯。季康子使子貢說吳王及太宰嚭,以禮詘之。吳王曰:“我文身,不足責禮。”乃止。
八年,吳為鄒伐魯,至城下,盟而去。齊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齊南邊。十一年,齊伐魯。季氏用厓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衛歸魯。
十四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於袪州。孔子請伐之,哀公不聽。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貢為介,適齊,齊歸我侵地。田常初相,欲親諸侯。
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踐滅吳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將欲因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難,故君臣多間。【集解】:賈逵曰:“間,隙也。”公游於陵阪,【集解】:服虔曰:“陵阪,地名。”遇孟武伯於街,【索隱】:有本作“衛”者,非也。左傳“於孟氏之衢”。曰:“請問余及死乎?”【集解】:杜預曰:“問己可得以壽死不?”對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陘氏。【集解】:杜預曰:“陘氏即有山氏。”三桓攻公,公奔於衛,去如鄒,遂如越。國人迎哀公復歸,卒於有山氏。【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哀公元甲辰,終庚午。”子寧立,是為悼公。
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十三年,三晉滅智伯,分其地有之。
三十七年,悼公卒,【集解】:徐廣曰:“一本雲悼公即位三十年,乃於秦惠王卒,楚懷王死年合。又自悼公以下盡與劉歆歷譜合,而反違年表,未詳何故。皇甫謐雲悼公四十年,元辛未,終庚戌。”子嘉立,是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辛亥,終辛未。”子顯立,是為穆公。【索隱】:系本“顯”作“不衍”。穆公三十三年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壬申,終甲辰。”子奮立,是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乙巳,終丙寅。”子屯立,是為康公。【索隱】:屯音竹倫反。康公九年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丁卯,終乙亥。”子匽立,是為景公。【索隱】:匽音偃。景公二十九年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丙子,終甲辰。”子叔立,是為平公。【索隱】:系本“叔”作“旅”。是時六國皆稱王。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年,平公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乙巳,終甲子。”子賈立,是為文公。鄒誕本亦同,仍雲“系家或作‘文公’”。文公年,楚懷王死於秦。二十三年,文公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乙丑,終丁亥。”子讎立,是為頃公。
頃公二年,秦拔楚之郢,【集解】:徐【索隱】:系本作“湣公”。廣曰:“年表雲文公十八年,秦拔郢,楚走陳。”楚頃王東徙於陳。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集解】:徐廣曰:“徐州在魯東,今薛縣。”【索隱】:按:說文“余阝,邾之下邑,在魯東”。又郡國志曰“魯國薛縣,六國時曰徐州”。又紀年雲“梁惠王三十一年,下邳遷於薛,故名曰徐州”。則“俆”與“余阝”並音舒也。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滅魯。頃公亡,遷於下邑,【集解】:徐廣曰:“下,一作‘卞’。”【索隱】:下邑謂國外之小邑。或有本作“卞邑”,然魯有卞邑,所以惑也。為家人,魯絕祀。頃公卒於柯。【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元戊子,終辛亥。”【索隱】:按:春秋“齊伐魯柯而盟”,杜預雲“柯,齊邑,今濟北東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