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帶【索隱】:■,或作“肅”。公■,姓;帶,名。姚氏按:風俗通齊湣王臣有公■厓,其後也,音語錄反。三輔決錄雲杜陵有■氏,音肅。說文以為從■,音“畜牧”之“畜”。今讀公■與決錄音同。然二姓單衤復有異,單姓者肅,後漢司徒■況是其後也。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衤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索隱】:■帶明堂圖中為衤復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崑崙。言其似崑崙山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集解】:徐廣曰:“在元封二年秋。”如帶圖。及五年脩封,則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祕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集解】:徐廣曰:“常五年一脩耳。今適二年,故但祀明堂。”每脩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復始。【索隱】:案:薦饗之辭言天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復始。又案:上黃帝得寶鼎神筴,則太古上皇創歷之號,故此雲太元神筴,周而復始也。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集解】:徐廣曰:“二十二日也。”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集解】:伏儼曰:“山名,在泰山下。”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集解】:漢書音義曰:“蓬萊庭。”【索隱】:冀,漢書作“幾”。幾,近也;冀,望也,亦通。服虔曰:“蓬萊中仙人。殊庭者,異也。言入仙人異域也。”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正義】:顧胤云:“柏梁被燒,故受記故之物於甘泉也。”顏師古曰:“受郡國計簿也。”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集解】:徐廣曰:“日,一作‘月’。”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正義】:括地誌曰:“建章宮在雍州長安縣西二十里長安故城西。”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索隱】:三輔黃圖雲“武帝建設章,起鳳闕,高三十五丈”。關中記“一名別風,言別四方之風”。西京賦曰“閶闔之內,別風嶕嶢”也。三輔故事雲“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鳳闕也”。其西則唐中,【索隱】:如淳云:“詩云‘中唐有甓’。鄭玄曰‘唐,堂庭也’。爾雅以廟中路謂之唐。西京賦曰‘前開唐中,彌望廣象’是也。”數十里虎圈。【正義】:圈,其遠反。括地誌云:“虎圈今在長安城中西偏也。”其北治大池,漸台【正義】:顏師古云:“漸,浸也。台在池中,為水所浸,故曰漸台。”按:王莽死此台也。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正義】:臣瓚云:“泰液言象陰陽津液以作池也。”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索隱】:三輔故事云:“殿北海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石龜二枚,各長六尺。”其南有玉堂、【索隱】:其南則玉堂。漢武故事“玉堂基與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台、【索隱】:漢宮闕疏云:“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宮,常置九天道士百人也。”井幹樓,【索隱】:關中記“宮北有井幹台,高五十丈,積木為樓”。言築累萬木,轉相交架,如井幹。司馬彪注莊子云“井幹,井闌也”。又崔譔雲“井以四邊為幹,猶築牆之有楨幹”又諸本多作“幹”,一本作“榦”,音。說文雲“幹,井橋”。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