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九

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跡,卻背而走,跡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陰而止,影滅跡絕。善曰:莊子漁父曰: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逾數而跡疾,而影不離,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靜處以息跡,愚亦甚矣。孫卿子以為涓蜀梁。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滄,漢書音義,或曰:滄,寒也。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善曰:呂氏春秋曰:夫以湯止沸,沸聲不止,去火則止矣。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善曰:文子曰:不治其本,而救其末,無異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善曰:戰國策,蘇厲謂周君曰:養由基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服虔曰:基、胎,皆始也。納其基,絕其胎,禍何自來?善曰:自,從也。太山之霤力救切 穿石,殫極之(糸冗) 斷乾。晉灼曰:(糸冗) ,古綆字。殫,盡也,極之綆乾。乾,井上四交之乾。常為汲者所契傷也。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張晏曰:乘所轉四萬六千八十銖而至於石,合而稱之,必有盈縮也。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善曰:文子曰:夫事煩難治也,法苛難行也,多求難贍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惠也。徑,直也。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蘗,足可搔而絕,手可擢而抓,善曰:尸子曰:千丈之木始若蘗,足易去也。莊子曰:橡樟初生,可抓而絕。廣雅曰:搔,抓也。字林曰:搔,先牢切。抓,壯交切。據其未生,先其未形。磨□ 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善曰:賈逵國語注曰:,礱,磨也。礱,力公切。尚書註:砥,磨石也。種樹畜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願大王熟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文選考異
注“吳王初怨望”:袁本“王”下有“之”字,是也。茶陵本亦脫。
以直諫:茶陵本“以”下有“置 ”字,雲五臣無。袁本雲善有。案:漢書無。此尤刪之也。善不當有,但傳寫衍。

注“臣改計取福”:何校去“臣 ”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衍。案:漢書顏注引無。

注“論語曰天不可階而升也”:袁本作“論語猶天之不可階而升”。茶陵本作“國語曰升天之無階也。”案:此處袁脩改,似初同茶陵,無以考也。

注“顏師古曰”:袁本、茶陵本 “師古”作“監”,是也。

人性有畏其影 :袁本、茶陵本 “影”作“景”,下及注皆同。案:“景”是,“影” 非。漢書作“景”。尤所見誤耳。

注“孫卿子以為涓蜀梁”: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欲湯之滄:案:“滄”當依漢書作“滄”,注同。各本皆偽。

殫極之(糸冗):茶陵本“□”,注同。袁本所見與此同。案:漢書作“□”。“□”是,“ (糸冗) ”非也。

注“極之綆乾”:何校“極”上添“盡”字,“乾”上添“斷”字,陳同。案:漢書顏注引有。

手可擢而抓:案:“抓”當作“ 拔”。漢書作“拔”。袁本、茶陵本作“拔”。校語云 “善”作“抓”。各本所見皆非也。善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