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九

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說文曰:瓮,汲瓶也,於貢切。說文曰:缶,瓦器,秦鼓之以節樂。缶,甫友切。 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禮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又曰:桑間、濮上,亡國之音也。樂動聲儀曰:舜樂曰簫韶。又曰:周樂伐時曰武象。宋均曰:武象,象伐時用干戈。徐廣曰:韶,一作昭。今棄叩缶擊瓮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高誘呂氏春秋注曰:適,中適也。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澤細流,故能就其深;管子曰:海不辭水,故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文子曰:聖人不讓負薪之言,以廣其名。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郭象莊子注曰:資者,給齎之謂。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戰國策,范雎說秦王曰:此所謂藉賊兵而齎盜食者也。說文曰:齎,持遺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文選考異
注“後二世”:袁本、茶陵本此三字作“及二世信趙高之譖”八字。案:此節注袁並善入五臣,茶陵並五臣入善,即尤亦恐非其舊,今不具論。
注“又曰惠文君八年張儀復相秦攻韓宜陽降之雲孝王”:案:此二十一字決非善注,不知何時竄入。考張儀復相,後八年也。秦本紀、六國表、韓世家皆並無“攻韓宜陽降之”之事,善烏由為此語。況下方引“甘茂伐宜陽”而疑書誤。若果有此語,便是無疑,彌乖刺難通矣。各本皆同,其謬已久,今特訂正。袁、茶陵二本“王”作“公”,下同。說見於下。

注“十年納魏上郡張儀伐蜀滅之 ”:案:依史記當作“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八年,張儀復相秦,伐蜀,滅之”。此注全為人所改,各本皆同,絕非善舊矣。

注“史記雲孝王納上郡此雲惠王疑此誤也”:案:此十六字決非善注,不知何時竄入。考魏納上郡在惠文君十年,秦本紀、六國表、魏世家明文鑿鑿,了無異說,善何由為此語?各本皆同,其謬已久,今特訂正。

注“宜陽韓邑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孝王卒”:茶陵本“孝”作 “武”,是也。袁本亦誤“孝”。

此四君者:袁本、茶陵本無“者 ”字。案:史記有。尤添之也。

致崑山之玉:袁本、茶陵本“昆 ”作“昆”。案:史記作“昆”,尤改之也。注引新序作“昆”,或善自是“昆”字。

注“孫卿曰”:袁本“卿”下有 “子”字,是也。茶陵本亦脫。

而陛下悅之何也:袁本、茶陵本無“何也”二字。案:史記有。尤添之也。

注“駃馬屬”:案:“駃”下當有“騠”字。各本皆脫。

西蜀丹青:袁本、茶陵本“西蜀 ”作“蜀之”。案:史記作“西蜀”。尤改之也。

而歌呼嗚嗚快耳者 袁本、茶陵本無“呼”字 。案:史記有。尤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