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 學四



某最不要人摘撮。看文字,須是逐一段、一句理會。〔賀孫〕

讀書是格物一事。今且須逐段子細玩味,反來覆去,或一日,或兩日,只看一段,則這一段便是我底。腳踏這一段了,又看第二段。如此逐鏇捱去,捱得多後,卻見頭頭道理都到。這工大須用行思坐想,或將已曉得者再三思省,卻自有一個曉悟處出,不容安排也。書之句法義理,雖只是如此解說,但一次看,有一次見識。所以某書,一番看,有一番改。亦有已說定,一番看,一番見得穩當。愈加分曉。故某說讀書不貴多,只貴熟爾。然用工亦須是勇做進前去,莫思退轉,始得。〔大雅〕

讀書,且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節。看一段,須反覆看來看去,要十分爛熟,方見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愛去看別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趲去,不曾向後反覆,只要去看明日未讀底,不曾去r繹前日已讀底。須玩味反覆,始得。用力深,便見意味長;意味長,便受用牢固。又曰:"不可信口依希略綽說過,須是心曉。"〔宇〕

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精熟後,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了。須是細嚼教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為知味。又云:"園夫灌園,善灌之夫,隨其蔬果,株株而灌之。少間灌溉既足,則泥水相和,而物得其潤,自然生長。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擔一擔之水,澆滿園之蔬。人見其治園矣,而物未嘗沾足也。"又云:"讀書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遠。先難而後獲,先事而後得,皆是此理。"又云:"讀書之法,須是用工去看。先一書費許多工夫,後則無許多矣。始初一書費十分工夫,後一書費八九分,後則費六七分,又後則費四五分矣。"〔卓〕

因說"進德居業""進"字、"居"字曰:"今看文字未熟,所以鶻突,都只見成一片黑淬淬地。須是只管看來看去,認來認去。今日看了,明日又看;早上看了,晚間又看;飯前看了,飯後又看,久之,自見得開,一個字都有一個大縫罅。今常說見得,又豈是懸空見得!亦只是玩味之久,自見得。文字只是舊時文字,只是見得開,如織錦上用青絲,用紅絲,用白絲。若見不得,只是一片皂布。"〔賀孫〕

讀書須是專一。讀這一句,且理會這一句;讀這一章,且理會這一章。須是見得此一章徹了,方可看別章,未要思量別章別句。只是平心定氣在這邊看,亦不可用心思索太過,少間卻損了精神。前輩云:"讀書不可不敬。"敬便精專,不走了這心。

其始也,自謂百事能;其終也,一事不能!言人讀書不專一,而貪多廣閱之弊。〔僩〕

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道夫〕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然熟讀精思既曉得後,又須疑不止如此,庶幾有進。若以為止如此矣,則終不復有進也。

書須熟讀。所謂書,只是一般。然讀十遍時,與讀一遍時終別;讀百遍時,與讀十遍又自不同也。〔履孫〕

為人自是為人,讀書自是讀書。凡人若讀十遍不會,則讀二十遍;又不會,則讀三十遍至五十遍,必有見到處。五十遍暝然不曉,便是氣質不好。今人未嘗讀得十遍,便道不可曉。〔力行〕

李敬子說先生教人讀書云:"既識得了,須更讀百十遍,使與自家相乳入,便說得也響。今學者本文尚且未熟,如何會有益!"〔方子〕

讀書不可記數,數足則止矣。〔壽昌〕

"誦數以貫之。"古人讀書,亦必是記遍數,所以貫通也。又曰:"凡讀書,且從一條正路直去。四面雖有好看處,不妨一看,然非是要緊。"〔佐〕

溫公答一學者書,說為學之法,舉荀子四句云:"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荀子此說亦好。"誦數"雲者,想是古人誦書亦記遍數。"貫"字訓熟,如"習貫如自然";又訓"通",誦得熟,方能通曉。若誦不熟,亦無可得思索。〔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