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六十五 易一



有氣有形便有數。物有衰旺,推其始終,便可知也。有人指一樹問邵先生,先生云:"推未得。"少頃一葉墮,便由此推起。蓋其旺衰已見,方可推其始終。推,亦只是即今年月日時以起數也。〔揚〕

河圖洛書

先生謂甘叔懷曰:"曾看河圖洛書數否?無事時好看。雖未是要切處,然玩此時,且得自家心流轉得動。"〔廣〕

河圖常數,洛書變數。〔淵〕

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七八九六,因五得數。積五奇五耦,而為五十有五。〔淵〕

中數五,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者,一個衍成十個,五個便是五十。聖人說這數,不是只說得一路。他說出這個物事,自然有許多樣通透去。如五奇五耦成五十五。又一說,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數,是也。〔淵〕

河圖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數。大衍五十,是聖人去這河圖裡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這個數。不知他是如何。大概河圖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蓍求卦者。〔淵〕

天地生數,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著五,便成六七八九。五卻只自對五成十。〔淵〕

或問:"河圖自五之外,如何一便成六七八九十?"曰:"皆從五過:則一對五而成六,二對五而成七,三對五而成八,四對五而成九,到末梢五又撞著個五,便成十。"〔高〕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六。德明云:"一得九,二得八,三得七,四得六,皆為十也。觀河圖可見。丙丁希辛壬合之類,皆自此推。"〔德明〕

"二始"者,一為陽始,二為陰始。"二中"者,五六。"二終"者,九十。五便是十乾所始,六便是十二律所生。圓者,星也。"圓者,河圖之數",言無那四角底,其形便圓。以下皆啟蒙圖書。〔淵〕

"一與六共宗",蓋是那一在五下,便有那六底數。"二與七同位",是那二在五邊,便有七底數。〔淵〕

成數雖陽,固亦本({曰爰}作"生"字。)之陰也。如子者,父之陰;臣者,君之陰。〔淵〕

陰少於陽,氣、理、數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淵〕

問:"前日承教云:'老陽少陰,少陽老陰,即除了本身一二三四,便是九八七六之數。'今觀啟蒙陽退陰進之說,似亦如此。"曰:"他進退亦是自然如此,不是人去攢教他進退。以十言之,即如前說,大故分曉。若以十五言之,九便對六,七便對八,曉得時也好則劇。"又問:"河圖,此數控定了。"先生曰:"天地只是不會說,倩他聖人出來說。若天地自會說話,想更說得好在。如河圖、洛書,便是天地畫出底。"〔夔孫〕

所謂"得五成六"者,一才勾牽著五,便是個六。下面都恁地。〔淵〕

老陰老陽所以變者,無他,到極處了,無去處,便只得變。九上更去不得了,只得變回來做八。六下來,便是五生數了,也去不得,所以卻去做七。〔淵〕

河圖洛書於八卦九章無相著,不知如何。〔揚〕

伏羲卦畫先天圖

問:"先生說:'伏羲畫卦皆是自然,不曾用些子心思智慮,只是借伏羲手畫出爾。'唯其出於自然,故以之占筮則靈驗否?"曰:"然。自'太極生兩儀',只管畫去,到得後來,更畫不迭。正如磨麵相似,四下都恁地自然撒出來。"〔廣〕

伏羲當時畫卦,只如擲珓相似,無容心。易只是陰一陽一,其始一陰一陽而已。有陽中陽,陽中陰,有陰中陽,陰中陰。陽中陽二,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陽,即是(),故乾一;或得陰,即是(),故兌二。陽中陰□,亦看上所得如何,或是陽,即是(),所以離三;或得陰,即是(),所以震四。陰中陽□,看上面所得如何,或得陽,即是(),所以巽五;或得陰,即是(),所以坎六。陰中陰□,看上所得如何,若得陽,即是(),所以艮七;再得陰,即是(),所以坤八。看他當時畫卦之意,妙不可言。〔文蔚〕

問:"先天圖陰陽自兩邊生,若將坤為太極,與太極圖不同,如何?"曰:"他自據他意思說,即不曾契勘濂溪底。若論他太極,中間虛者便是。他亦自說'圖從中起',今不合被橫圖在中間塞卻。待取出放外,他兩邊生者,即是陰根陽,陽根陰。這個有對,從中出即無對。"〔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