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一 理氣上



天包乎地,天之氣又行乎地之中,故橫渠云:'地對天不過。'〔振〕

地卻是有空闕處。天卻四方上下都周匝無空闕,逼塞滿皆是天。地之四向底下卻靠著那天。天包地,其氣無不通。恁地看來,渾只是天了。氣卻從地中迸出,又見地廣處。〔淵〕

季通云:"地上便是天。"〔端蒙〕

天只是一個大底物,須是大著心腸看他,始得。以天運言之,一日固是轉一匝;然又有大轉底時候,不可如此偏滯求也。〔僩〕

天明,則日月不明。天無明。夜半黑淬淬地,天之正色。〔僩〕

山河大地初生時,須尚軟在。氣質。〔方子〕

"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時,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滓腳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為波浪之狀,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甚么時凝了。初間極軟,後來方凝得硬。"問:"想得如潮水湧起沙相似?"曰:"然。水之極濁便成地,火之極清便成風霆雷電日星之屬。"〔僩〕

西北地至高。地之高處,又不在天之中。〔義剛〕

唐太宗用兵至極北處,夜亦不曾太暗,少頃即天明。謂在地尖處,去天地上下不相遠,掩日光不甚得。〔揚〕

地有絕處。唐太宗收至骨利幹,置堅昆都督府。其地夜易曉,夜亦不甚暗,蓋當地絕處,日影所射也。其人發皆赤。〔揚〕

通鑑說,有人適外國,夜熟一羊脾而天明。此是地之角尖處。日入地下,而此處無所遮蔽,故常光明;及從東出而為曉,其所經遮蔽處亦不多耳。〔義剛〕

問:"康節論六合之外,恐無外否?"曰:"理無內外,六合之形須有內外。日從東畔升,西畔沉,明日又從東畔升。這上面許多,下面亦許多,豈不是六合之內!歷家算氣,只算得到日月星辰運行處,上去更算不得。安得是無內外!"〔淳〕

問:"自開闢以來,至今未萬年,不知已前如何?"曰:"已前亦須如此一番明白來。"又問:"天地會壞否?"曰:"不會壞。只是相將人無道極了,便一齊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盡,又重新起。"問:"生第一個人時如何?"曰:"以氣化。二五之精合而成形,釋家謂之化生。如今物之化生甚多,如虱然。"〔揚〕

"天地不恕",謂肅殺之類。〔振〕

可幾問:"大鈞播物,還是一去便休,也還有去而復來之理?"曰:"一去便休耳,豈有散而復聚之氣!"〔道夫〕氣。

造化之運如磨,上面常轉而不止。萬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細,自是不齊。又曰:"天地之形,如人以兩碗相合,貯水於內。以手常常掉開,則水在內不出;稍住手,則水漏矣。"〔過〕

問氣之伸屈。曰:"譬如將水放鍋里煮,水既乾,那泉水依前又來,不到得將已乾之水去做它。"〔夔孫〕

人呼氣時,腹卻脹;吸氣時,腹卻厭。論來,呼而腹厭,吸而腹脹,乃是。今若此者,蓋呼氣時,此一口氣雖出,第二口氣復生,故其腹脹;及吸氣時,其所生之氣又從里趕出,故其腹卻厭。大凡人生至死,其氣只管出,出盡便死。如吸氣時,非是吸外氣而入,只是住得一霎時,第二口氣又出,若無得出時便死。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動而不屈,虛而愈出。"橐籥只是今之鞴扇耳。〔廣〕

數只是算氣之節候。大率只是一個氣。陰陽播而為五行,五行中各有陰陽。甲乙木,丙丁火;春屬木,夏屬火。年月日時無有非五行之氣,甲乙丙丁又屬陰屬陽,只是二五之氣。人之生,適遇其氣,有得清者,有得濁者,貴賤壽夭皆然,故有參錯不齊如此。聖賢在上,則其氣中和;不然,則其氣偏行。故有得其氣清,聰明而無福祿者;亦有得其氣濁,有福祿而無知者,皆其氣數使然。堯舜禹皋文武周召得其正,孔孟夷齊得其偏者也。至如極亂之後,五代之時,又卻生許多聖賢,如祖宗諸臣者,是極而復者也。揚錄云:"碩果不食之理。"如大睡一覺,及醒時卻有精神。揚錄此下云:"今卻詭詐玩弄,未有醒時。非積亂之甚五六十年,即定氣息未蘇了,是大可憂也!"

天地統是一個大陰陽。一年又有一年之陰陽,一月又有一月之陰陽,一日一時皆然。〔端蒙〕陰陽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