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簡介

同時,劫取生辰綱雖然也使封建官府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動,但絲毫不能動搖趙官家的天下江山。因為貪官仍在,失落的十萬二十萬金銀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聚斂。更何況,晁蓋等人又哪裡是真的仇恨官府,主動向官府進攻呢?果真如此,在麻醉了解送金銀擔的一干人後,何不將他們一刀一個解恨,最起碼應該把屬於走狗、走貓的提轄、都管、虞候們就地正法,以儆貪官,以儆效尤?相反,晁蓋等人只是“將這十一擔金銀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便逃之夭夭。筆者曾作過這樣的構想:假如蔡太師,梁中書也如今天的貪官一樣,失了財物不事聲張,黃泥岡之事不會敗露,官司不來勾捉,晁蓋一夥怕不會一把火燒了莊院,上山落草的。因為有了“一世的指望”,他們盡可以坐吃坐喝,賭錢交遊,哪裡用得著明地里去做賊呢?這樣,我們後來的一些善於附會的“革命”評論家們,就不會再用什麼革命英雄的桂冠加在他們頭上了。

這裡,我們並非有意用現代的標準去衡量古代的農民革命,以致於把他們理想化。那當然是不科學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降低了古代農民革命的原則,把任何類似於見財起意,趁伙打劫的行為都隨意拔高為農民起義。儘管歷史上無數次的農民起義由於受當時政治、經濟等主要條件的制約,其形式可能是千差萬別,我們不好用一個模式去硬套。但是,在看它是否代表了廣大農民階級的利益去反對封建社會,反對封建剝削和封建壓迫這個根本原則上,卻是不能隨意遷就的。譬如今天的一個盜竊集團,用撬門別鎖、剪徑劫道的方式掠去了一個現代貪官因貪污或受賄得來的“不義之財”,其情境與劫奪生辰綱幾乎雷同。對此,我們應該作出什麼樣的評論呢?難道也把他們等而上之,不與一般的穿窬者等同看待?這怕是一種有悖於當今道德的不經之論吧!

我國有句老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說法固然失於偏頗,近乎武斷,但從認識劫奪生辰綱的性質上看,這句謠諺應該說是得其真義了。也許筆者杞人憂天:倘若晁蓋、三阮等人的陰魂不散,借當今不法之徒而還魂,又有吳用這類點子多的人的蠱惑煽動,真的去打家劫舍,殺人越貨,這該是我們的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吧!尤其是在提倡用傳統的優秀的倫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今天,對於晁蓋等人的此事此舉,就更是不宜一味地盲目頌揚,而應該作必要的批判分析,否則,其消極影響將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效應,那後果是不堪構想的。

(選自《南都學壇》199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