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伊登簡介

馬丁·伊登

傑克·倫敦

馬丁·伊登是個快要滿21歲的水手,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羅絲一家,對她一見鍾情,並對她的家、她的生活都羨慕至極。

馬丁住在姐姐家裡,從羅絲家回來後,他看什麼都不順眼了,覺得姐姐家裡是那么骯髒、庸俗、無聊,而往日的同伴也使他感到不耐煩。他開始覺得自己和羅斯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為了使自己能配得上她,他必須努力往上爬。

羅絲為馬丁的上進願望所打動,幫助他學習寫作,馬丁在自學中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表達水平都在提高。

馬丁寫的四十篇稿子始終在各家雜誌社裡不斷地兜圈子,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不被接受,而那些看上去死氣沉沉的東西總是能在報刊上登出來。他去找羅絲,給她念自己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請她評判。羅絲不欣賞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覺得粗野,可是她被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體現出來的強大力量打動了。

在屢次失敗後馬丁仍然堅持寫作,他的這種態度和貧困使他和羅斯有了裂痕,羅絲漸漸對他喪失了信心,而馬丁對她身邊上層人士的攻擊也使她反感而憂心忡忡。

馬丁在羅絲家裡認識了勃力森登,一位憤世嫉俗的文學天才,社會主義者。一次,他們參加社會黨人集會的時候被一個小報記者張冠李戴地寫進報導里,成為無政府主義者的魁首,遭到孤立和圍攻,羅絲也正式和他分手了。

羅絲走了,勃力森登死了,心灰意懶的馬丁·伊登卻突然時來運轉,報刊雜誌開始採用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出版社為了他的聲名也接受了他種種苛刻的要求,他成為名作家。他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早就完工的,不知被退過多少次,而他本人也不過是過去的那個馬丁·伊登,一點都沒有改變,為什麼今天大家都來奉承他?最後,連羅絲也主動送上門來,願意委身於他!

馬丁萬念俱灰,感到徹底的幻滅,他把所有的稿件都處理完畢,不再寫一個字,把版稅所得用來資助他的親姐妹、洗衣房夥伴喬埃,以及為他守身如玉,一往情深的女工麗茜,然後投身大海,了此一生。

《馬丁·伊登》發表於1909年,前半部帶有自傳性,取材於傑克·倫敦本人早年的經歷和後來的成名過程,主要故事情節則是虛構的。象希臘神話中難以抗拒的命運一樣,《馬丁·伊登》不僅成為傑克·倫敦對往事的追憶,竟也不幸地成為他未來生活的神秘預言。

在美國文學發展史上,《馬丁·伊登》起著先驅作用,後來不少描寫“美國夢”破滅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響。圍繞這部書引起的爭論首先是在主題上,按照傑克·倫敦的本意,他寫這部屬的宗旨之一乃是攻擊個人主義,但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他實在為個人主義辯護,而相當多的讀者是把馬丁·伊登當作“個人奮鬥”的典型來接受的。其次是語言,有人認為“充滿元氣和力量”,也有人認為“粗糙”、“變化少”。

傑克·倫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並沒有成為超人,但《馬丁·伊登》的確是一部超越了時代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