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農村學校校長培訓班上的交流發言

真正對農村教育影響的因素,最為重要的是留守老人照顧留守兒童的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了。這種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相伴的農村生活景象,使現實的農村教育中沒有了親職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不知不覺的缺少了一環、而且是非常重要又十分關鍵的一環。加上“隔輩親”的問題,留守老人對留守兒童那是說不得、管不得、打不得。即便是說了、管了,也沒有什麼實際效果。這就造成了無論學校開展什麼樣的教育實踐活動,給予什麼樣的思想引領,孩子們離開校園就變成了自由飛翔的小鳥了,不受任何約束。

我是從XX年開始關注農村親職教育子女問題的。那一年的秋天回到家鄉,我們村里只有一個高中生。母親告訴我,沒有孩子願意上高中了。國中畢業都外出打工了。村裡的孩子再也沒有你們那個時候比著學習的勁頭了。一個近千人的自然村,竟然只有一名高中生,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我開始在網上關注和瀏覽反映農村教育及農村親職教育子女的理論文章和案例剖析,心中有了點感性的認識。XX年8月4日,家父突發腦出血住院,我帶著兒子回家。兩天后,父親病情穩定後,我和兒子回到村里,與已經白髮蒼蒼的母親嘮嘮家長。那一天,我聽說姨外孫以420分的中考成績被錄取到我們市曾經名震豫東平原、現為河南省級示範高中,儘管交了XX元的擇校費,也著實令我疑竇叢生。曾經的學生生活,我僅以0.25分之差與之失之交臂。那時候既沒有擇校的風生水起,也沒有找門子、托關係的說詞,否則,也許我的人生軌跡將要改變,人生歷程就此改寫。晚上回到醫院,病房裡又住進了一位老人。聊天中,我知道了照顧老人的兒子是淮海戰役主戰場的陳官莊村國小的校長。他對我們家鄉農村教育的一番感慨,讓我為之震驚。這也讓我有了繼續探尋的欲望。第二天,我把在我們鄉中學擔任副校長的堂弟約到了醫院。兒子替我照顧病中的父親,我們哥倆就農村教育的問題進行了一個上午的交流。兩位校長的說辭幾乎如出一轍,百感交集之餘,我把農村和城市這兩大教育陣營,概括為兩句話:農村人對子女教育是重眼前、輕長遠,城市人對子女教育是重長遠、輕眼前。既重眼前又重長遠,才是最完美的。可是並沒有多少家庭和家長能夠做到。在當今的現實生活里,二者比較起來,農村人的想法似乎遠比城市人的想法要聰明的多。為什麼呢?因為農村人不多的知識,或者目光的短視,卻讓他們得到了更多的眼前利益和實惠。用我們家鄉百姓的話說:既然不是讀書的料,就不如早點外出打工掙錢,蓋樓房娶媳婦。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也是中考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的原因之一。隨著第一代打工者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退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舞台;第二代、第三代打工者前赴後繼,沿著父輩的足跡,揮汗如雨。結果卻是,儘管他們滿足了眼前需要,得到了更多的實惠,但是並沒有改變他們社會階層和社會地位。他們對“知識改變命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清醒的認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計畫生育國策已經顯現出明顯的效果。年輕人已經在打工的經歷中,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教育子女的負擔。可以說,在我們哪裡,計畫生育超生的問題不再需要各級政府提倡和監督了。這方面的問題不再多說。再後來,我認為農村人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急功近利,城市人教育子女多是急於求成。因為時間的關係,對這些認識上的問題不再過多的解釋。

我們把視線拉回到我們各個縣市區的農村教育。我到過許多的農村中國小。我們這裡的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明顯。我們的農村教育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從外部因素上,我們現在的農村中國小大多是寄宿制的,以自然村為單元進行複式教學的教學點基本消除。這與西部一些山區教育有著很大的差別,也是很大的進步。充分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教育的重視。

寄宿制學校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對於搞好農村教育的好處,我不多說。我想說的是,正是由於寄宿,讓我們的農村家長推掉了教育引導子女的責任。這種責任,完完全全的轉嫁到了學校和校長、老師頭上。學生在學校不論發生什麼樣的磕磕碰碰,都會讓家長不依不饒,影響和擾亂學校的正常秩序;更不用說發生傷亡事件了。當然,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學校固然有推卸不掉的責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長期歷史原因中形成的安於現狀、守土戀家的農村家長陳舊的思想觀念和落後的思維方式,使他們在利益面前丟失了人間最美好的東西,那就是理解和寬容。每每個別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家長就站在了學校的對立面,學校、老師為學生所做的一切,在家長眼裡一文不值了。這就是大家感到安全壓力大、責任大的不能告人、也無法說出口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