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明:一個法國MBA人的視野

曹偉明,法國樺樹菲力柏契出版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主管中國大陸事務。但他確實是一個出生在江蘇常熟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沒有什麼文化的父母,雖然不能教會他一種具體的求生技藝,但他們的善良、淳樸,卻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顆最珍貴的種子。曹偉明帶著這顆種子,走過田野、鄉間,來到武漢大學,又帶著它飄洋過海,走過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大學、法國KPMG審計事務所、加拿大的大街小巷,最後終於又回到亞洲,回到中國。

“我想我是一個比較隨和、寬容的人,非常樂觀。這個基礎承自我的父母,他們教會我為人處世的根本。就像一座雕塑,父母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胚心。我真的很感激他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

漫漫求學路

曹偉明16歲就成為了武漢大學法語系的學生。自稱“腦子十分靈光”的曹偉明大三時敏感地意識到,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就要到來,單讀外語巳經沒有出路,管理這一行將大有前途。於是,他開始修讀管理課程。大學畢業,曹偉明留了校,做起了管理學院的講師。經歷了兩年助教生涯後,“我那時做了兩手準備:一來考研,專業就是我最感興趣的國際金融,希望可以借著研究生畢業分配而離開學校;二來爭取前往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大學的進修名額。競爭這一出國機會,我需要通過一個‘法文版的GMAT’考試。我是法文系畢業,文科自然沒有問題,數理化卻成了大問題。”曹偉明搖了搖頭,仿佛這段苦學硬拼的日子歷歷在目。

然而,究竟去法國乾什麼?曹偉明自己也不甚明了,1987年10月11日,曹偉明告別學校,告別祖國,飛往法國———他心目中的歐洲聖地,那時的他甚至對自己要就讀的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大學一無所知。

但馬上,曹偉明就意識到了這所學校的價值,也意識到了那張MBA課程文憑的含金量。一年進修還未結束,他就參加法國高商的全國招生聯考,並得以通過。就這樣,曹偉明和自己的好友段楊一起,成為了法國高商MBA班中的兩名中國學生。

“我沒有想過再回去,一般法國高商經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公司,公司都很承認這張文憑的含金量,一進公司就會給你安排一個中上層管理的位子。來到法國,我就沒有想過再回去。”

MBA=Me Before Anyone

作為一個80年代初走出國門、在法國學統嚴謹的名校畢業的MBA畢業生,曹偉明信奉著“MBA=Me Before Anyone”的說法:經過慎重的比較和選擇,曹偉明在20多家公司面試之後;最終選擇了KPMG審計事務所。這是法國最有名的一家審計事務所,也是世界六大審計事務所之一。“簽下契約的那一年是1990年,我的起始年薪是20萬法郎。這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我那時還比較年輕,才26歲,覺得一切都圓滿了,得意忘形得簡直有點不正常。”

初找到工作時的興奮、激動,很快就被緊張繁忙的工作節奏、疏遠冷淡的人際環境沖淡了。沒有那種大家在一起工作時的團契感,相反是一種冰凍感,一個中國人被排斥在群體之外。

事過境遷,曹偉明再講起這段經歷,還是誠懇地認為自己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我在MBA中學的很多知識,在工作中都有用,更難得的是這份審計工作教給我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也使我了解了很多其他公司的情況,熟悉了公司的運作規律等,這些經驗是MBA課堂里學不到的。”

1992年,曹偉明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也就在那一年,法國經濟形勢急劇惡化,用人市場極度萎縮。

加拿大——麥田守望者

1992年夏天,曹偉明辦好一切手續,只身前往加拿大,盼望著能在另外一片天地中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現實遠比曹偉明想像的艱難。加拿大的經濟狀況很不景氣,如今再回首加拿大三年的“灰色生活”,曹偉明已然用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儘管我在KPMG的工作算不上很愉快,但總體說來。當時我在法國的自我感覺非常好:名校畢業,專業熱門,知名公司,年輕有為,太多東西蒙蔽了我的雙眼,使我無法看清真正的自己。到了加拿大,什麼都不同了:沒有人知道你的優勢。在那些且走且看的日子裡,我想了很多。

“有一個西班牙寓言對我的啟發很大。一個失意的年輕人出行去爬山,半山腰看到一個農夫安靜地坐著,就問他在乾什麼。農夫說,我在等我的心靈。又說,當人行走太急時,心靈就會跟不上,所以需要等一等。”

1995年10月份,曹偉明將所有的財產裝進兩隻旅行包,沒有任何牽掛地登上了飛往香港的班機。

也許是曹偉明身上一個文科學生的浪漫,一個法國MBA的敏感,促使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ELLE雜誌香港公司——HFM。

曹偉明初進公司的職位是商務經理;主管公司新產品開發、運行協調等。一年之後,曹偉明升為財務行政總監,負責全公司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的財務行政工作。

是MBA給了我視野和思維

1998年10月,又是一個隱寓著收穫的金秋,總公司要讓曹偉明負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所有的業務。“假如沒有MBA給我打下的基礎,沒有MBA給我的‘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培訓,我想我1998年一定做不下去。”

1999年,曹偉明擔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也許因為文化傳統的影響,曹偉明自稱自己的法國MBA是一杯紅酒,需要慢慢品味。沒有美國式的張揚和咄咄逼人,有的是綿綿的柔韌性;沒有美國文化中一味講求效率、要求立竿見影的實效性,有的是人性的情感,含蓄的威力。因此,他十分欣賞一種儒商型的管理方式,在一種交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風格來潛移默化他們。“關注員工的成長,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員工出現問題的時候,我要想,為什麼他會出現這個問題?我怎樣幫他?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是要讓員工怕你,而是要讓他和你一條心。我告訴我的員工,有了上進精神,團隊精神,不論你在哪裡,都會有戲。”

曹偉明說自己始終沒有丟棄一顆承自父母的醇厚之心,“愛人如己”是為人最高尚的品質;他說自己有著含蓄的進取之心,不張揚;卻是柔柔韌韌,沒有盡期;他說自己追求完美,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不管外界的境遇如何變化。

說這些話的時候,曹偉明帶著微微的笑容。他笑的時候,總給人一種寬厚的感覺。可分明所有的精明和智慧都躲藏在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