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對緊缺特殊人才實行一人一策 高人高薪

“有些地方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等人被別人挖走了才知道他是人才,可悔之晚矣,怎樣才能不做這種後悔事呢?那就是在人才的評價上,要堅決破除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的觀念,把人才置於推動事業發展的實踐中去考察,以實績和貢獻的大小來衡量。”在昨日召開的全省人才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雲坤和省長洪虎一再強調,把吉林省建成新型工業基地,關鍵是人才,最缺少的也是人才。

人才問題“六多六少”

吉林省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人才結構不合理,從地域分布情況看,近一半人才集中在長吉兩市,東西部地區人才匱乏;中心城市人才相對較多,縣域人才稀少。從類型分布情況看,社科類人才多,理工科人才少;基礎學科人才多,套用科學人才少;單一型人才多,複合型人才少。從從業分布情況看,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經濟建設第一線的人才不足30 %,高新技術等重點發展產業的人才不到5%,民營企業人才更缺。

高校要培養緊缺人才

高等學校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重點產業發展的急需,調整學科和專業設定,培養緊缺人才。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要確保政府投資,設立人才開發資金,加大對重點人才引進、獎勵和培養的投入;國有企事業等用人單位應當成為職工培訓和舉辦繼續教育的主體,每年應提取或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另外是積極吸納民間資金,逐步擴大民辦教育在國民教育中的比重。

對緊缺人才“高人高薪”

何謂開明政策,一是要有優惠政策,引進人才必須資本化運作,解決好人才的報酬等相關問題,對緊缺的特殊人才還可以實行一人一策、高人高薪等辦法;二是要有無障礙政策,讓引進的人才在辦理創業註冊、戶口登記和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就業方面,無困惑、無擔憂、無麻煩、甚至要特事特辦、上門服務,使人才進入吉林省的成本和代價最低,解決相關問題最順暢;三是要有柔性政策,把引人與引智結合起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

用項目吸引人才到吉林創業

應以項目為載體,採取項目合作、技術轉讓等方式,吸引海內外人才到吉林創業,實現用項目吸引人才,用人才推動項目;通過建立海外學人創業園、高科技孵化器、增設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流動站等措施,吸引和培養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所需要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發揮域外吉林籍人才的作用,他們既是吉林省回流引進的對象,也是吉林省引進人才可借用的橋樑和紐帶,要建立域外吉林籍人才記錄和聯絡制度,同時,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到國內外人才密集區搞創業開發,設立辦事機構或研究中心,引才引智、為我所用。

國企3至5年全面實行聘用制

從吉林省當前情況看,首先應深化國有企事業單位用人制度的改革,力爭用3年至5年時間全面實行聘用制,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消除地區、行業、單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使各類人才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真正實現單位通過市場自主用人、人才通過市場自主擇業。

事業單位人才到企業允許兼職兼薪

吉林省將研究制定有效措施,鼓勵部分黨政機關幹部辭去公職,走出機關領辦、創辦企業;推動事業單位部分專業技術人才離崗到農村、到企業去創業,允許兼職兼薪;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到農村、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每年要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到鄉鎮、街道工作;引導和鼓勵人才向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流動;促進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農村、偏遠地區流動;促進公有制單位人才向非公有制單位流動。

探索普遍推行年薪制

探索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工資分配製度,普遍推行年薪制,試行股權、期權鼓勵辦法,使其貢獻與收入緊密掛鈎;對專業技術人才,要把工資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結合起來,實行按崗位定酬、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辦法,鼓勵專業技術人才以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並允許其兼職兼薪。(曹莉)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