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題目:萬物靜觀皆自得

出題方式:命題作文

題目:萬物靜觀皆自得

題目來源:

秋日偶成

程顥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詩意理解:

心情閒靜安適,做什麼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覺醒來,紅日已高照東窗了。靜觀萬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樂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一樣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雲變幻之中。只要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窮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傑了。

思路點撥

1、萬物靜觀皆自得”,真正與自然合一,才能融於自然,體驗自然,靜觀萬物:自然中有我,我中擁有自然。

2、“萬物靜觀皆自得”,靜靜地觀察、品味自然萬物,自然萬物的一切都是你的;用世俗的心態妄想占有現實永遠都是有限的,以超然的心靈看待自然、擁有自然才是真正忘我的無限的擁有。

3萬物靜觀皆自得”,我們只要把心沉靜下來,直到心田的淤泥沉澱,湖水自然澄清─

─你的困擾自然就消失不見。

4、“萬物靜觀皆自得”,通俗的理解就是:你所看到的就是你自己所得到的。

5萬物靜觀皆自得”,強調的是:人生有限,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萬物,人類應該以超然寧靜的心境去欣賞愉悅自然萬物,不可以一味貪戀己有和私慾,奢求不能太重

6萬物靜觀皆自得”,人要具有超然脫俗的心境、平靜自己的心靈,擯棄浮躁心態、狹隘私利慾念,放開心懷;目之所及,心之神往;萬物所現,萬物所有;拘泥於那些委瑣小利者終將化為一縷塵埃,何得之有?!

實例借鑑:(一)

萬物靜觀皆自得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何等詩情畫意!當真正如此的美景浮現在我眼前時,這句詩忽然出現在腦海中,心中便得了體會,而這種感覺和這個詩句,便“為我所得”了。

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前不明白其中意思,而如今,面對一些些景,一些些物時,忽地感覺出了其中所表達的含義。因為,只有帶著自己的感覺去靜靜觀察,靜靜體會,那當時感覺到的感受,便是自己的了。

古人偏愛出遊,而更愛在萬物復甦的春和獲得豐收的秋出行,或登高、或遊船、或飲酒,然後,靜靜地帶著一顆平靜、細膩和感性的心去觀察和感覺身邊的一切。於是,李清照遊船,靜觀湖水,勾起往事,寫下“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而李煜登樓眺望,靜觀世間萬物,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有李白曾豪邁地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們都是帶著“心”靜觀萬物,融入情感,寫下屬於自己的詩篇。

而我,似乎在清晨,看著花朵上的霧水凝成露珠的時刻,靜靜地思考著,感受著自然的神奇與美好,心中也無比欣喜。於是,這一刻的感覺便只屬於我自己。仿佛我也得到了萬物所能給予我的啟發,獲得了人生的感悟。

喜歡在深秋的時候,騎腳踏車到金黃色的稻田邊,蹲在田間的小路上,雙手托腮,靜靜地看著。看著一棵棵稻子在風的吹拂下起舞,它們晃著腦袋,極其可愛的模樣,就像少年時,單純的孩子們,因為得到了理想的成績便志得意滿;看著螞蟻們謀略搬運落在地上的食物,同心協力,秩序井然,似乎一個紀律嚴明的軍隊,步伐整齊地開向目的地,得意洋洋。於是,我想起了生活中,人的行為,人與人關係,似乎都能在自然中找到註解。

很多道理都是在靜靜地觀察萬物中得出的,而那些原以為艱澀的道理,一下子都在無意中變成了我們自己的感悟。

評點:

這篇考場作文扣住命題,由劉禹錫的詩句入題,再引王國維的話表述自己的觀點,由三位古人靜觀萬物的“自得”到自己清晨深秋看花觀稻的“自得”,文中加粗的楷體字是考生在反覆點題,的確是一篇扣題之作,立意明晰。但立意的深刻和新穎還不夠,而且細究所舉的“三李(李清照、李煜、李白)”的“靜”觀,嚴格說他們都不屬於真正的“靜”,而且三人排列的順序也是不嚴密的。此文網上閱卷得分:48分。

實例借鑑:(二)

萬物靜觀皆自得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人只要懂得滿足,就會覺得幸福。

聽,風在歌唱;看,樹枝在為它打著拍子。一切都如此美好。輕輕地閉上眼睛,似乎空中都夾雜著花的清香,陽光都不再如此強烈,而是暖暖的,懶懶的,像是在你耳邊說著甜言蜜語,嘴角忍不住地上揚。靜靜地,一切都是你的。

清晨,出來散步,來到林間。似乎一切都在沉睡,不忍打擾,連腳步都放得很輕很輕。葉子上還沾著一層霧氣,濕漉漉的,像是美麗女子的眼,看一眼就讓人沉醉。樹幹上長著青綠的苔蘚,長著一兩朵美麗的蘑菇。向遠處望去,四處都還處在一片淡淡的霧氣中,像是一個羞澀的少女蒙著的輕紗,似乎輕輕一摸就可以摸到。瞧,這一切都是你的。

不遠處傳來淙淙的流水聲,像一個活潑女孩的笑聲,玻璃般純潔透明,陪著鳥兒鳴叫,似乎在合奏著樂曲,如此快樂、優雅。這兒什麼都沒有,只有這聲音,純粹大自然的聲音,在召喚著我們,在歡迎著我們,只要靜靜站著,你就可以聽到,這美麗的大自然的聲音。

來到田間,只有一腳寬的田埂上,一起通向遠處。稻子已經成熟,金燦燦的一片,發出陽光的芳香。脫掉鞋子,用腳去感覺土地,軟軟的,涼涼的,還散發著一股芳草香。感受著風從耳邊吹過,帶來將要豐收的訊息。有一部分農民開始收割了,舉著彎彎的鐮刀,輕輕地劃一下,稻子就倒下了。成捆的稻子疊放在一起,捧起一些拿在手上,有陽光的味道,放在耳邊聆聽,稻子在說著田間的故事。

來到海邊,海浪拍打著沙灘,海水輕輕地撓著你的腳底,痒痒的。放眼看去都是藍色的,比天空稍深一點的藍,這藍似乎夾雜在風裡,送到你嘴裡,伴著一股鹹鹹的味道。沙灘上灑落了一些五彩繽紛的貝殼,各式各樣的,一顆顆撿起來放入籃里,這是孩子最珍貴的玩具。將一顆貝殼放在耳邊,聽它說著大海的故事。

來到草原上,草兒在抒寫著春天的詩篇。

來到花園裡,花朵都在舒展著身姿,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

……

自然如姑娘般美麗,又如孩子般純真,還如壯士般健碩。所有的事物都是你的,萬物靜觀皆自得。

評點:

這篇考場作文的文字功底較好,開篇以《論語》名句引入,結尾用排比抒寫“自得”並點題,中間好多的文句都頗有詩意。但此文最大的毛病是立意非常膚淺,列舉“風、霧、水、草、花”等等,調動味覺、嗅覺、聽覺、視覺種種感官,但所有的描寫都在一個層面,“得”的只有一點:大自然很美。此文還有一個瑕疵就是點題不夠明晰。此文網上閱卷得分:40.5分。

範文賞讀:

萬物靜觀皆自得

人生在世也就那么三、四十年的好日子,真不算長,轉眼間已進“天命”之年,可自我感覺還沒怎么活,人活著易,活出質量來難,在我看來,快樂的人生才是最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的人生人啊,怎么活才能活快樂,這裡面的學問還真大。常從朋友們的文章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多是悲情、傷感,充滿對現實的無奈與苦悶,真正能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的實在不多。

反躬自問,自我感覺是個活的快樂的人,儘管生活中遇到了諸多的挫折與磨難,在別人看來我應該是臉上掛滿愁容的,可事實恰恰相反,我臉上的微笑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很難有什麼事情能讓我的心情陰晴不定了。

說起來我要感謝台灣的羅蘭女士,她的一部《羅蘭小語》影響了我的大半生。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快樂的來源不是靠外來物質和虛榮,而是靠自己內在的高貴與正直;懂得了友情與事業是人生兩大樂趣,要擁有這兩大樂趣,一要開朗,二要勤勞;懂得了成年人慢慢落後於時代的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有進步生活就不會沉悶呆滯,源頭活水就會涓涓而來,生活就會清新,步調自會輕盈。

想要事業成功,心靈舒展嗎?那就必須學會“不問收穫,但問耕耘”,在努力的去做好每件小事情的積累中,去體會一個個小快樂,因為我們來自自然,一切都由自然支配,求生存是自然之力,求延續也是自然要我們如此,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就值得快樂與歌頌,你想要厭棄它都難。

最讓我受益的還是在這部書中接觸到了道家思想。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再度翻看已經發黃的《羅蘭小語》,對其中內涵的理解更加清晰,正是由於這部好書的牽引,才使得我對老子的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次通讀老子的《道德經》,受益頗豐,時至今日,道家思想已深入的影響著我的思想與行為,讓我成為一個淡泊而快樂的人。

羅蘭說:“我國人生哲學綜合了儒、道、釋三家,所得出的結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所謂出世就是有一種超乎物慾之上的,使心靈淨化之力,用這種力量來對抗私慾,不去為私利徵逐,而是用余情來欣賞世界的美好。這是種美德,它是美化人生的力量。

儒道兩家都講究“祛利”與“忘私”,儒家多提供的是道德,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強調自我,而去尊重和關心別人,人能做到,推己及人,人生自然會美好與祥和。

道家所提倡的是高格調的人生境界,重點在於“欣賞”。教人有優美的情操,懂得愛好自然,崇尚純樸、恬淡、飄逸,豁達。是人由欣賞天地宇宙之大,體認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到天地與我共存,物慾與我為“一”的大生命,從而對世界有更高層次的熱情,使人愛宇宙萬物,但絕不狂妄的想要把宇宙萬物據為己有,當人們了解到自身正是宇宙萬物之一,宇宙與自己為一體,自然而然的就能仁愛萬物。

我國古代詩人的許多作品中都充滿了飄逸的道家思想,例如蘇軾的《定風波》“……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揮手向來蕭索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陶淵明的《飲酒詩》:“結廬在人徑,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些因喜愛而熟記的詩都給我一種“抬頭看天外”的啟示,這境界不是消極,而是超然,不是不進取,而是不屑在世俗所設定的狹窄跑道上盲目的競爭,而是活在風清雲淡的好心情中,從自然萬物中感受生命之美,誰能說這樣的生活不幸福快樂呢?

有了對生活對自然的欣賞,心情自然是平和與快樂的,看天天藍,看水水清,看花花美,看人人俊,就連看我養的那兩隻大貓和它們的崽崽都會充滿笑意,在我給它們撫愛的同時,它們用與我的親密依偎,用那天真無邪的眼神,還有那呲著小白牙的喵喵叫聲,讓我對它們憐愛無限······

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不是一味的進取才是有為,以退為進和靜思內省同樣重要。不容忽視的是人生“超然於世俗奔波之外”更高境界的大有為,更不該錯過的是人生旅途上“靜觀萬物皆自得”的大享受。當我們的心中充滿對自然的熱愛,對萬物的感恩時,那些煩惱與失落就會漸漸遠去,天地萬物就成了我們最好的朋友,畢竟是生於斯,長於斯,直到歸於泥土的那一天,我門都會笑迎死神,死都不怕,還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