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自殺誰之過

中學生自殺誰之過

高潔

3月18日晚,一名中學生在教室同學的眾目睽睽之下,推開窗戶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短暫的青春。不止如此,該地區在近六年間發生了六起中學生自殺案,而全國平均每8分鐘便有一位學生自殺身亡。在這令人揪心的悲劇事實背後,我們是不是也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那么多中學生會選擇自殺?中學生自殺究竟是誰之過?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中學生肯定不是一時興起而產生的念頭。那么,到底該由誰來為中學生自殺埋單?學生?家庭?學校?還是教育制度?

有部分人認為,學生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三觀”扭曲是導致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這些年來,獨生子女被眾星捧月,既沒有兄弟姊妹的競爭,也沒有長輩們必要的限制,養成了孩子們一自我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過分強大,心靈過分脆弱,經不得半點挫折,而出現自殺這樣的過激行為。

也有人認為,親職教育的問題是中學生選擇自殺走向死亡的一大元兇。許多家長養孩子,一種是當寵物來養,缺乏關愛和溝通,也未及時引導;一種是當祖宗來養,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言聽計從,又過於急功近利,施給孩子難以承受的壓力,最終使得他們的壓力和情緒日積月累到一種可怕的境界,從而走向極端。比如上海浦東機場的留學生殺母案便是親職教育引起的一樁悲劇。

還有些人認為,學校以及老師的教育也導致了一些中學生走極端以自殺處理問題的後果。像某學校發放綠領巾說是為了激勵孩子上進,實則有意無意地傷害和打擊了這些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還有XX年10月的老師逼學生跳樓案,難道能忽視掉老師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過錯嗎?雖然學校和老師在教育上都有不小的壓力,但教育是在教育自然人而不是機器人,同學們的感受也尤為重要。老師教人更應該以信念和愛來教導孩子們,而不是從成績論輸贏。如果老師能夠多問點同學們的感受而不是自作主張,把成人的觀念強加到同學們身上,那這個社會或許會少一些自殺的悲劇發生。

當然,大部分人是吧過錯的責任歸咎到教育制度上的。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式教育到底是在教書育人還是在毀人不倦成了人們紛爭不下的話題。中國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官本主義和過於注重成績及結果使學生校內外都面臨著壓力。在學校老師同學施壓、回到家父母再加壓,更是造成了學生們的不堪重負。在今天這個甄別和淘汰功能極強的教育體制下,說實話,就那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足以引發一個我們十天十夜也談不完的沉重和嚴酷的話題。而此種教育的情形,其實犧牲的,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忽略。我們的教育,不會去主動尊重孩子的內心選擇,不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學海無涯苦作舟”,也許就是這樣的觀念,讓現在的學生們一直處於“生病的狀態,從而才會有那么多的學生在不堪重負的壓力下選擇輕生。雖然國家、學校、老師、家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這真的讓孩子們很累很累。倘若有一天家長不再以名譽和成績來衡量而是多一點關愛,學校和老師不再自作主張的以成績論輸贏和好壞而是多給孩子磨難、挫折型教育並激發他們樂中學習的欲望,國家的教育制度不再唯分數唯成績為核心而注重學生們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或許孩子們才會少一些自殺這樣揪心的悲劇,而是真正擁有本該屬於他們的青春。

成功其實不止有一條路,成績好壞其實並不那么重要。千萬別讓孩子們承擔了太多他們瘦弱的肩膀無法承受的重負,別再讓自殺成為了他們最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