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讀後感五年級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還有哪句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感情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錄的難忘的一課讀後感,歡迎大家查看!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500字【一】

最近,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後,感到非常激動,心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漢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了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台灣“光復”不久,台灣教師為了讓孩子們認識祖國漢字,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而且還在禮堂里看到中國歷代偉人像,這使我感受到了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濃厚情誼,對民族的強烈精神,這一顆顆火熱而真摯的心也使我融入到了他們那種認真學習的氣氛中。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我們學習時的情況:生活在鄉村裡的孩子們上課時認真地聽講,而我們上課時卻東張西望、開小差、搞小動作,不僅使其它同學聽不了課,還影響老師講課。鄉村裡的孩子們在讀書時,是認真而高聲地朗讀,而我們卻無精打彩地朗讀書。在鄉村裡的孩子們只有簡陋的小教室,而我們卻在一間明亮、寬敞的教室里學習,而且我們的老師還利用電腦,使我們能加強對課文的了解。同樣是學習,雖然我們擁有更好的教材,但為什麼鄉村裡的孩子們卻對學習怎么認真、積極呢?難道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嗎?不是,只要同學們對學習有一種新看法,認為它是一樣能使我們快樂、富有情感的事物,那我們也會像鄉村裡的孩子們一樣,和學習結為好朋友。作文

課文中的台灣教師和孩子們的那種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使我非常感動,更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他們那種學習精神。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500字【二】

夜靜了,窗外一陣陣微風拂過,天空中繁星閃耀,讓人身心放鬆。在這樣寂靜的夜晚裡,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因為《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普通的話語,讓我心弦震動不停。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出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名話。一位老師十分認真也很吃力的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老師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嚴肅認真的教著學生們讀。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雖然“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我想問一下,你是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去讀的嗎?是懷著崇高的敬意去讀的嗎?“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如果說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情意更深厚,如果說海浪是最強烈的,那他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強烈;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斷他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平凡的話語,雖然它不是詩篇,但勝似詩篇,還有什麼話比這句話更足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

在一百多年前,同樣有著這樣的愛國人物。由於清政府貪腐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為了祖國的強大,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為咱們中國爭了口氣,提前兩年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從詹天佑的行為當中足以體現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為祖國的榮耀,不惜千辛萬苦的把鐵路修好,這不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寫照嗎?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500字【三】

我從”認真“、”吃力“等詞體會到教師和孩子們強烈的愛國心,他們學習祖國文化的願望是那么鮮明。而對作者的歡迎顯示出熱愛祖國成了連線他們的紐帶,也是他們共同的思想。這已使他們彼此親切,有共同的思想。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每出現一次就伴隨著一段情節。第一次是作者看到他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第二次是作者和師生一起讀這句話;第三次是作者在學校禮堂中看到偉人像後激動地對老師說這句話。每次出現這句話時,作者都被師生們的愛國情誼所感動。

台灣和大陸一脈相傳,同為龍的傳人。透過課文,我們感受到了台灣人民濃濃的愛國情誼。而今,水扁等台灣獨分子卻要把台灣分裂出去。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要台灣獨,這和喪權辱國有什麼區別?雖然水扁已被拘捕,但這股台灣獨風波依然未能平息。這些人的愛國心都到哪裡去了?他們連課文中那些小學生都不如!

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觸很大。台灣同胞強烈的民族精神給我很大震撼。台灣,終歸是大陸的手足兄弟。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後為祖國做出更大貢獻。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500字【四】

讀了【難忘的一課】,讓我感受到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都深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

這節課,是最難忘的。因為這節課讓我無比感動。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宏偉響亮的聲音,說出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聲。是千千萬萬漂泊在異國的遊子的聲音啊!戰爭時期,台灣被分割給英國侵略者。鄭成功。鄧等諸位偉人後又收復台灣。1945年台灣光復後,從一所鄉村國小傳出了郎朗讀書聲。那是一位青年教師,用不太熟練的閩南語,一遍又一遍認真地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此時我感到那些同學們無比的深愛著自己的國家。

這篇課文使我想想到曾經發動五四愛國運動的蔡元培。在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上街遊行以愛國名義火燒了交通委員汝霖位於找家樓的私宅,痛打駐日公使章宗祥,並且付出了當場被捕32人的代價。五四運動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路徑,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在其中發揮了即不可替代有相對節制的關鍵性的作用。

你是中國的脊樑,中國的太陽。有你,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我為是中國人而感的驕傲,而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