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聯考供材料作文審題分類指導

自1999年聯考作文採用話題作文題型以來,聯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大多都是先給出一段材料,然後給出某個寫作話題,讓學生審題後進行寫作,學生審題難度小。XX年聯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又進行了改革,由話題作文命題形式變成了只給學生材料,不再給出話題,讓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含意後進行寫作,有專家稱這是後話題作文或命意作文。就是命題作文也在“題目”前面加上一段文字進行說明,如XX年聯考北京卷作文命題,本身是一個命題作文“北京的符號”,但在題目前用了一大段文字來介紹北京符號有哪些元素。寫作材料在表述方式上的改變,給學生寫作的審題加大了難度,提高了要求。學生如果不明材料的類型及其命題的特點,在寫作中有可能審題不準,從而寫偏題甚至離題。下面我就從聯考供材料作文不同命題形式出發,簡單地舉例說明寫作中如何進行審題工作。

一、對比型(對舉型)

1、材料特徵

(1)提供的材料在內容上一般是相對(反)的,在層次上明顯分為兩部分。

(2)話題一般為關係型的,著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

2、審題要點

(1)材料內容是由相對(反)的兩部分組成的,審題時要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注意兩部分之間的區別,又要注意二者之間的聯繫。

(2)堅持重點論,審題時要權衡內容的兩部分,把握命題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別注意兩種觀點或看法之間的過渡語和過渡詞,如“然而”“但是”“相反”“與此同時”等標誌性詞語。

(3)文章構思時,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應該有所側重,這樣文章才能寫得具體而深刻。

3、經典例析

XX、XX年聯考全國卷ⅱ都採用了這種命題形式。請看XX年聯考作文材料 :

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為60.4%,XX年為54.2%,XX年為51.7%,而XX年為48.7%,首次低於50%。造成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為什麼不讀書?中年人多數說“沒時間”,青年人多數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沒地方借”。與圖書閱讀率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1999年為3.7%,XX年為18.3%,XX年為27.8%。

XX年聯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國小。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國小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為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分析】

上述兩則材料在表達上都是由正反兩方面組成的,在內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審題時要注意問題兩方面的焦點與矛盾。材料一就“國民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一方是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一方是國民網上閱讀率上升。雙方矛盾的焦點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話:“識字的人為什麼不讀書?”認真解讀這其中的原因就能尋找到審題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選擇的兩則材料,都是在拷問人性:面對捐助者的病危與困頓,178名被捐助的貧困學生集體隱身,“知恩不報”,他們有的只是對媒體的埋怨,對慷慨捐助者卻沒有片言隻語;而希望國小的國小生卻能“受恩圖報”。兩相比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還是要“孩子”救救“我們”。“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命題者通過稚嫩的童音來傳達兩則對比性材料的顯性主旨,也許比九天驚雷還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講良心,要不要講人格,要不要幫助別人……這則材料在審題上不存在任何懸念。

再看看XX年聯考浙江卷: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閒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旅遊學專家)

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分析】

話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富含哲理,所表達的其實是對人生的態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調動閱讀積累,結合人生實際,感悟思辨。“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並不是兩個對立的命題,前者是從生活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後者是從生命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兩者在審題上無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關鍵是看學生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命題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是一個有思辨性的作文題。若只抓住“生無所息”,圍繞“勤奮惜時”立意;或者只強調“生有所息”來談生活要求休閒娛樂的意義,這樣審題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徵

(1)所給材料是一則經過加提煉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節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點在於闡明道理,最易寫成議論文或夾敘夾議的文章。

2、審題要點

(1) 全面解讀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節。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衝突,問題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後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等。

(2)歸納寓言或故事蘊含的哲理(主旨),提煉關鍵字語(短語),確定寫作中心話題或寫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與現實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是對應的,把握了寓言的內涵就找準了現實中的某個問題和現象。其基本審題過程:原材料→(提煉、整合、歸納)→話題式材料→(審題、立意)→寫作。

(3)研讀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進一步確定寫作的角度。一般情況下,材料中的問句、感嘆句、比喻句、議論性語句及人物對話都是關鍵信息承載的對象,時常包含著命題者的意圖。

(4)別放過寓言或故事中的細節描寫,這其中也暗含著寫作的角度,可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5)細細研讀題目寫作要求,避開寫作的“雷區”。

3、經典例析

先看XX年聯考全國卷i卷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今年聯考作文命題有二個改革:一是改話題作文為材料作文,二是開放性比以往更強。但是,寫作絕不可能讓學生天馬行空,儘管話題作文包括一個背景材料,一段導引詞,用一段提綱挈領的話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題意,框定作文的話題範圍,制約作者的寫作思路;一個寫作的注意事項。而導引詞是材料中最關鍵的部分。而材料作文沒有導引詞,怎么辦?其實導引詞被命題人鑲進了材料裡面,文章結尾牧羊人與孩子的兩句話不就是兩種不同觀點嗎,也給我們兩種寫作角度嗎?選取哪一個角度都可以。但選取前者也就是寫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占絕大多數,不容易出彩;而選取後者也就是說烏鴉努力過,此生無憾的考生則可以寫出新意,易得高分。這就是本次作文命題最高明的地方。

再看看XX年聯考江西卷作文題目:

與許多動物一樣,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窩裡度過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讓它長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離巢之前也會減肥:控制食物的攝入,同時進行鍛鍊(拍打翅膀,做伏地挺身)。減肥之後,它們就能展翅飛翔。

請以“雨燕減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分析】

審題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通讀這則寓言,關鍵句不是第一句,而是最後一句話。理解了雨燕減肥的目的,就能找到材料的寫作角度。我們可以提煉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經受磨礪,不僅僅是本領還要有意志力”的觀點,由此我們會自然想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千古遺訓。如果只抓住“減肥”這個關鍵字,就很容易導入“時尚”“追求美”等話題中去的。

三、現象(事例)列舉型

1、材料特徵

(1)材料形式為鬆散型的現象列舉,且各種現象之間多為並列關係。

(2)材料淡化了作文審題,甚至不需審題。

(3)寫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寫作角度廣泛,可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寫作。

(4)側重考查學生的立意和表達能力。

2、經典例析

例1、XX年聯考湖北卷作文題:

在漢語裡,“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分析】  材料中給我列舉了諸多關於“三”的成語和熟語,且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理解它們並不困難。審題難度就在於寫出其深度和文化內涵,可以適合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寫作。

例2、XX年聯考安徽卷作文題: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書本……

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為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

請以“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⑥不得抄襲。

【分析】

材料中列舉了六種書,每一種書本身就是一個寫作話題和寫作角度;七種“讀”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個話題和寫作角度。兩方面聯繫起來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寫作角度。再者,列舉的內容層次不同,適合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寫作,具有很大的區分度。

例3、閱讀下面智者的四句話,聯繫實際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位16歲的少年拜訪一位智者,他問:“ 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呢?”智者說:“送你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抒發當成自己。”這位少年牢牢記住智者的話,終於成了自己愉快也給別人快樂的人。

要求:以其中一句話或幾句話作為話題進行寫作。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審題提示:“把自己當成別人”強調對自己尊重和愛護,可擬定“自尊、自重、自愛、自惜”話題;“把別人當自己”強調對他人的理解,平等視之,或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引為知己,絕不猜疑、冷漠、不屑,可擬定“平等”“真誠”等話題;“把別人當別人”也是針對他人而言,強調關愛、尊重、禮讓等人際關係;“把自己當自己”強調對自己要有清新的認識,切不可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要學會淡泊,得意時淡然,失意時泰然。)

例4、XX年聯考北京卷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對唐代詩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理解,材料中已經列舉了5種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礎上來談你的理解或感悟。

四、問題型

1、材料特徵

(1)選取的材料是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和生活中某種社會現象。

(2)材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時代感、寫作的開放性。

(3)要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表見解和看法。

2、審題要點

(1)選準“靶子”,即準確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會問題或現象。

(2)確立寫“點”,在具體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礎上,確定寫作具體的“點”。

(3)善於運用哲學方法分析問題,如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普遍聯繫的觀點等,使你的認識有理性深度。

(4)分析問題不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應該重點分析問題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過現象揭示問題的本質。

3、經典例析

例如XX年聯考全國卷(ⅱ)作文題目。(略)

XX年聯考全國卷(i)作文題目,形式雖為漫畫,但內容上是針對現代教育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現象讓學生去思考與討論。如:媒體上炒作的楊麗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長“陪讀”現象,全國文藝界的各種“選秀”選紅了誰?“人造美女”現象等。

五、獨詞型

1、材料特徵

作文命題中沒有材料提示,僅提供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作為話題或題目(命題作文),這種形式以命題作文居多。因為沒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對於寫慣了話題作文的學生來說,審題及寫作都很為難了,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

2、審題要點

(1)語境設定法  即在詞語或短語前後添加修飾語或設定一定的語境,使之更具體、更明確。當然命題作文的題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審題時,我們可以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上去挖掘,尋求最佳角度。

(2)虛擬提問法  我們可以借鑑西方新聞寫作中的“5w”理論對題目中的獨詞進行虛擬提問。“5w”是指“是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是誰”(who)“為什麼”(why)。拿到一個獨詞型或概念型的題目後,不妨多問幾下,通過遞加追問,變抽象為具體,可以打開寫作的思維,確立寫作的角度。同時,這種由果及因的追問,也能對話題有更深的認識,易把文章寫得深刻些。

3、經典例析

如XX年聯考福建卷、廣東卷的作文都是命題作文,題目分別為“季節”“傳遞”。審題時,我們要綜合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求得小、巧、具體的寫作角度。以“季節”為例,審題時,可先添加修飾語,縮小“季節”的寫作範圍: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愛的、事業的、歷史的、社會的……,再結合虛擬提問法對話題內涵進行挖掘,我們的“季節”怎么啦?通過分析可以派生出這樣一些角度:全球氣候變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愛的四季亘古不變(愛不分四季);人物心態的“四季變化”;中日關係“四季”變奏曲;城市高樓大廈四季不分給人們帶來的缺憾等。“傳遞”這個題目審題就更簡單了,運用虛擬提問法就可輕鬆搞定,如“傳遞什麼?”“為什麼要傳遞?”“怎么傳遞?”等。

縱觀歷年聯考作文題,獨詞型的還不少:如1988年全國卷的“習慣”、1994年全國卷的“嘗試”,北京聯考卷先後考的“規則”“轉折”“尋找”“包容”“安”“北京的符號”;上海卷的“雜”、“忙”;XX年聯考江西卷的“臉”、重慶卷的“自嘲”;XX年聯考四川卷的“問”、遼寧卷的“肩膀”、天津卷的“願景”等。

六、解詞(釋意)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選擇的是一個多義詞語作話題或題目。

(2)材料對詞語作了多方的解釋和理解。

(3)每個義項都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寫作角度。

2、審題要點

這種命題形式審題難度小,只要藉助義項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即可。審題時還可參照“獨詞型”材料的審題方法。寫作角度也很明確,毋需在審題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時間。

3、典型例析

例XX年聯考湖南作文題目:

“意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列有三個義項:

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請聯繫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

XX年湖南卷作文題為命題作文形式,命題者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據命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但這道命題作文與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題作文,只是給出一個標題。今年在給出題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然後以“談意氣”為題作文。命題對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規定——既可就三個方面比較全面地談“意氣”;也可只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但不能脫離命題的三個義項而隨意發揮。

“意氣”的第一個義項是“意志和氣概”。“意志”指的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意志堅強,意志薄弱,不屈不撓的意志。”“氣概”指的是“在對待重人問題大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真、豪邁的),如英雄氣概,氣概非凡。”“意志”“氣概”合用,便構成了“意氣”的第一個義項。就這一層意義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一種向上的,昂揚的精神狀態,如意氣風發,意氣昂揚。“意氣”的第二個義項,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性格”指的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懦弱、粗暴等。”就這層意思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朋友間的相知相識,如意氣相投。“意氣”的第三個義項,是指“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這個義項是考生比較熟的。年輕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後又免不了以“意氣用事”自責。

命題者還要求考生“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就還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並不意味著不能寫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關鍵是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如果脫離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片面強調形式以求美,簡單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視為好文章。

例2、XX年聯考湖北卷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就是對“母語”這個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釋和理解,材料本身對“母語”的涵義、性質、價值和意義以及母語與我的關係等方面作了解讀,為考生理解、體會後自選角度立意寫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類似的命題形式還有XX年聯考天津卷的“願景”,XX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材料對話題和題目中的概念“願景”“符號”作了解釋和說明,為學生審題降低了門檻,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寫作指向。

七、詩詞名言佳句警句

1、材料特徵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詩(詩歌意象是我們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佳句警句。

(2)要求學生根據詩歌的意蘊或象徵意義產生聯想或感悟,進行作文。

(3)詩詞型的不能寫成詩歌或詩句鑑賞短文。

2、審題要點

詩歌是藉助意象來表達情意的,而詩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徵性,審題時可抓住意象這一特點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所指的對象,然後立意作文。名言佳句警句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積澱下來的不可隨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語言。對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則)審題時,我們要先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現象或哲理,再把它置於當今時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讀,發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傳序》中有這樣一則名言佳句:“憂勞可以興國,豫逸可以亡身”。從歷史教訓層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從當今信息化社會實情看,“憂勞可以亡身”(如“過勞死”“重複建設”等)“豫逸可以興國”(藉助高科技進行工農業生產、縮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題。

3、典型例析

例如XX年聯考山東卷作文題目就是採用著名詩人雷抒雁的小詩《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所取。/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漬,/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想與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於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分析】

今年聯考作文貌似話題作文,實則為材料作文(材料為詩歌)。因為命題者特別提醒考生“聯想或感悟要與這首詩的寓意有關”,即必須以所給材料的主旨為作文的中心來寫,否則就有可能被判為離題,這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之所在。

審題時要抓住“星星”這個意象,“星星”可代指一個事物或一個人物,還可指某種理想、夢想或美好的東西等。再從詩歌內容上看,指的又是兩種相反的認識,人們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現截然相反的認識。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人們由於距離、主觀想像、個人偏好,或某種因素等造成了認識上的偏差。所給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寬泛,可寫“現象與本質”“距離與認識”,也可寫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對比。總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內在聯繫立意,審題就不會出現差錯。

八、漫畫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所給材料是一幅(幾幅)具有諷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畫。

(2)取材內容多源於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審題要點

(1)認真觀察漫畫構圖,把握畫面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漫畫形象:人/物,形象的狀態(靜/動);

②漫畫布局:單幅/多幅,漫畫上下左右的層次順序;

③漫畫細節:形象的誇張性部分,如誇張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

④漫畫中的文字:漫畫的題目,漫畫中人物的語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畫多是對現實生活的喜劇化、誇張化、荒誕化表現,它往往通過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來提示問題現象。因此漫畫中越是誇張厲害的地方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漫畫的藝術誇張解讀其對應的現象或問題。

(3)描述漫畫內容,提煉寓意

漫畫題是指把漫畫從圖片轉化為文字表述的一種題型,因此先要把圖片轉化為描述性文字,再解讀文字中的揭示的問題、蘊含的哲理。從圖片到寓意一般要經過兩次思維轉換:圖→表象→寓意哲理。

(4)對應現實,發散思維,選擇角度和素材。

(5)另外還要了解漫畫創作的特點,利於我們全面深刻的審題。如漫畫的感情指向多為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針砭時弊;表現手法常常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等達到亦莊亦諧的藝術效果;風格上具有諷刺性、幽默性和現實針對性的特點。

3、典型例析

【分析】

審題關鍵是要抓住圖中的人物之間的關係或矛盾:孩子(摔跤)與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同時還要注意圖中“文字”(漫畫標題、圖中人物的語言)的提示。對於這幅漫畫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去審題立意,從孩子角度可以考慮:“獨立發展”,“呼喚自由、平等”等;從其餘三個方面可以考慮“少些溺愛,給孩子發展的空間”,“改革現行教育體制”,“減負”等角度。本題審題難度不大,寫作難點主要是怎樣透過現象挖掘其中蘊含的本質問題。

總之,上述對供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作了一個巨觀的分析,僅供教學參照,不能生搬硬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